很多人会觉得外国的小孩比我们的孩子更自信,尤其是德国的小孩,不管家里条件、外貌或成绩怎么样,孩子都很阳光开朗,敢跟大人聊天、主动表现自己,不在乎别人的评价。
![]()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德国 “快乐学习”“鼓励式教育”,其实最核心的原因,是德国孩子能实现 “情绪自由”,喜怒哀乐都能表现出来,不会憋着。
“情绪自由” 对很多人来说是 “奢侈品”,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总会说这些话:
孩子考了第一名,父母不会夸奖 “你真棒”,反而提醒孩子 “别骄傲,成绩会掉”;
摔疼了想哭,会被父母说 “哭什么,丢人”;考试没考好,会被指责 “你太笨了,看看别人家孩子多聪明”。
![]()
这种教育是在教孩子压抑情绪,努力考了第一,为什么不能开心和骄傲?摔疼了,为什么不能哭出来?很多家庭都在教孩子 “藏情绪”,喜怒哀乐要克制,有情绪就是错的。
时间久了,孩子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说错话怕被笑,表现不好怕让父母丢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自信呢?越在乎别人的眼光,自卑就越容易表现出来,自信自然就远了。
德国孩子的自信,来源于三点:
![]()
第一,父母的 “无条件的爱”。德国人没有 “养儿防老” 的概念,养孩子是享受过程、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对孩子全是尊重、鼓励和信任,不会用 “成绩”“听话” 衡量爱不爱。
第二,“鼓励式学习”。就算孩子什么都不会,老师也会夸奖,甚至能从孩子身上找到别人没注意到的优点,然后放大,让孩子真觉得 “我很棒”。
比如孩子画画没画好,老师不会说 “画得差”,反而会说 “这个颜色用得特别,很有想法”。
![]()
第三, “把孩子当独立个体”。德国人不觉得孩子 “小不懂事”,反而信任他们的选择和判断。孩子想尝试什么,给机会让他们去试,不会干涉。
比如有的孩子读书读到一半说 “不喜欢”,想退学换条路,父母会支持,不会责骂 “你这辈子废了”。
在德国,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教育重点不是教多少知识、学多少技能,而是帮孩子打造 “强大的内心”。
![]()
有一颗能扛事的心,比会多少东西更重要,这样孩子未来面对未知的生活、新的挑战时,才有勇气去探索、去面对。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骄傲的事就该开心,不开心可以发泄出来,生活是自己的,只要不影响别人,没必要憋着。
如果你也能让你家孩子少点情绪压抑,多些情绪自由,他们也能慢慢长出自信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