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过后,包装精美、寓意团圆的月饼,一夜之间从“宠儿”变为“弃儿”。那些卖不完的月饼,都去哪儿了?
一夜之间从货架消失的月饼,最终流向何方?
作为节日食品,月饼销售时间较短,通常情况下集中在中秋节前两周。
近日,有媒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北京某连锁超市了解到,部分品牌礼盒装月饼已开始“买一送一”“买十送一”等促销活动。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中秋过后,未卖完的月饼将全部下架寄回厂家,今年中秋节当天可能只卖半天。
按照往年惯例,中秋节当天大部分月饼可能会有“买一赠一”的活动,具体折扣力度暂不清楚。“有些原价100多元的月饼礼盒,当天可能只要50多元。”河南某月饼生产厂家表示。
还有商家会把没卖完的月饼当作福利发给员工。
莎莎(化名)曾在某餐饮企业工作,企业每年中秋会推出自有品牌月饼,卖给企业客户和餐厅会员等。“基本上在中秋前两三个月开启线上预售,根据线上预售订单、大客户订单以及门店订单等来安排月饼生产量,会剩下一些,通常都当作员工福利内部消化掉了。”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将月饼作为早餐、零食,或二次加工成其他美食。
除了这些,消费者还能做些什么避免月饼浪费?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可以为减少月饼浪费贡献力量:
理性购买:根据实际需求购买月饼,不盲目追求豪华包装。
适量储备:估算家庭消费量,避免购买过多。
创意利用:将剩余月饼创新食用,如:切成小块与酸奶、水果制作沙拉,作为冰皮月饼的原料再利用,将甜月饼馅料用作汤圆馅料。
分享赠予:将多余的月饼与邻居、朋友分享,避免浪费。
传统节日与现代消费的平衡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如何避免过度消费和资源浪费,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中秋节后,监管部门也会开展节后月饼处置情况检查,通过核实记录、追踪流向、抽查销毁等手段,加强对节后过期月饼馅料处置情况的监管,防止过期食品、回收食品回流市场。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也明确,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每一块月饼都承载着文化的味道,不应沦为节后的负担。从生产到消费,每一个环节的微小改变,都能让我们的传统节日过得更加绿色、更有意义。
来源 | 中新经纬、央视网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
关注民生周刊视频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