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前,当中国铁建在沙特沙漠里埋下第一根高铁轨枕时,谁也没想到这场豪赌会以亏损41亿的结局收场。国际工程圈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中国为打开海外市场不得不交的“学费”,也有人嘲讽这是“打肿脸充胖子”的面子工程。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通车三年后,这个曾被贴上“史上最亏高铁”标签的项目,不仅赚回了全部损失,更在沙漠深处埋下了改变全球基建格局的种子。
![]()
2009年,当中东基建市场还被欧美巨头牢牢掌控之时,麦加和麦地那之间的朝圣高铁项目引起了全球工程界的关注。
这条被当地人称为"圣城纽带"的铁路,承载着每年数百万朝圣者的期盼,其政治和宗教意义远远超出了普通基建项目的范畴,中国铁建以比其他竞标者低了 30%的价格,约 120 亿人民币拿到了此次项目的合同。
![]()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好事,中国高铁第一次进军中东,技术可以说是国际顶尖水平,只要顺顺利利完工,以后在中东的基建市场就能站稳脚跟。
可谁能想到,一进沙漠,麻烦就像流沙一样,没完没了地冒出来。
![]()
沙特沙漠地表温度最高能达到70摄氏度,中国铁建的工程师们发现,这里的地质条件比预想的更复杂,流沙地质让刚挖好的地基两小时内就会塌陷,昼夜50度的温差导致钢轨热胀冷缩超出常规值三倍。
![]()
更棘手的是,沙特方在施工期间提出127项设计变更,增加防沙障、升级抗震系统、扩建车站规模,这些额外工程让成本雪球越滚越大。
曾参与项目的工程师回忆,“最困难时,我们不得不从国内空运特种混凝土添加剂,因为当地材料在极端气候下会粉化。”
![]()
![]()
这些隐形成本最终让项目总支出超出预算41亿元,相当于每修建一公里就要倒贴近千万元。
![]()
但正是这些看似亏损的投入,让中国团队掌握了16项沙漠高铁专利技术,他们研发的“立体防沙体系”将流沙侵袭率降低90%,创新的“温差自适应轨道调节系统”成为后来中东高铁项目的标配。
这些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技术储备,最终成为中国基建进入中东的敲门砖。
![]()
那会儿不少人觉得,中国铁建这步棋走错了,放着国内稳赚的项目不做,去国外受这罪,但国际基建市场的游戏规则,从来不是“赚一笔就走”,而是“先扎根,再赚钱”。
要么是有过硬的质量,要么有足够的诚意,而麦麦高铁,就是中国铁建递出去的“诚意名片”。
![]()
2018年10月,哈拉曼高铁正式通车,沙特的官员、学者还有当地媒体,都在夸“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这种口碑,比花多少钱打广告都管用。
以前中国铁建在国际竞标里,顶多算个“纯技术公司”,但有了麦麦高铁的案例后,中国铁建直接变成了成熟玩家,人家知道你能搞定沙漠里的复杂项目,还能保证质量和效率,合作起来更放心。
![]()
这种信任很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连续获得三期运营维护合同,服务期延至2035年。
除了运维,沙特还给了税收优惠,中国铁建在沙特的其他项目,能少交不少税,还有优先参与权,后面沙特要修南北铁路、城际线路,都先找中国铁建谈。
![]()
2019年,中国高铁就凭着麦麦高铁的口碑,又中标了沙特的好几个项目,光这几笔订单,就把之前亏的41亿补回来了一大半。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通过这个项目,带动了当地就业和技术输出,中国铁建在沙特培训了400多个当地技术人员,教他们怎么维护高铁、怎么调度;间接带动的上下游就业,更是超过了3万人。
![]()
最厉害的不是赚回了41亿,而是中国从麦麦高铁里,总结出了一套“可复制的出海模式”。
以前中国企业去海外做基建,大多是“接活、干活、拿钱”的简单模式,赚的是“辛苦钱”。
![]()
但麦麦高铁之后,中国找到了“工程建设+运营维护+技术输出+长期合作”的全链条模式。
这套模式很快就用到了其他国家,比如2021年,中国接了埃及的“绿地走廊”高铁项目,这条高铁总长1800公里,号称“非洲第一高铁”。
![]()
除了非洲,东南亚也成了“中国高铁的主场”:印尼的雅万高铁、泰国的中泰铁路、马来西亚的泛亚铁路,几乎每一条都有“麦麦高铁”的影子。
前期可能投入多一点,但通过后续的运维、技术培训、收益分成,能实现长期盈利。
![]()
更关键的是,这套模式让中国从基建承包商变成了战略合伙人,以前是“你出钱,我干活”,现在是“我们一起赚钱”,在有些项目里,中国企业会提出收益分成的方案,项目赚钱了,大家一起分。
这样一来,中国企业会更用心做好项目,当地也能获得长期收益,双赢。
![]()
现在再看中国铁建的海外订单,中东、中亚、非洲、东南亚,几乎排满了队,以前是中国主动找项目,现在是项目主动找中国,这就是麦麦高铁的“蝴蝶效应”,一条沙漠里的高铁,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
![]()
回头再看那41亿,真没人觉得是“亏了”。
这41亿换回来的这些东西,比41亿现金值钱多了。
以前国际基建市场是欧美说了算,中国只能靠低价抢单,现在提到高铁,人家先想到的是中国,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服务,已经成了“可靠”的代名词。
![]()
麦麦高铁的故事,其实是中国基建“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不贪眼前的小利,看重长期的布局,不做一锤子买卖,要做长久的合作。
就像沙漠里的铁轨,看似铺得慢,实则每一步都走得稳,最后通向的,是更大的市场和更远的未来。
当初的“冤大头”,其实是最聪明的“投资者”,这41亿,亏的是眼前,赚的是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