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的一天,此时的前坡岭已是深夜,45团团长汪世才来给战士们打气。虽然战士们已经经历了几轮浴血奋战,伤亡十分惨重,但看到这位老团长,大家还是非常兴奋。
当时有一位战士问道:“团长,我们这次突围是不是到延安去?毛主席知道我们在这儿吗?”
汪世才告诉大家:“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到延安去,但敌人阻挠我们的去路,那我们也准备就地创建根据地,等待时局变化,也许还要打回去。”
虽然天气很冷,但听完汪世才的话,大家心里都暖洋洋的,都觉得这次中原突围一定能够成功,将来的解放战争也一定会胜利。
![]()
事实的确如此,汪世才带着45团血战前坡岭,为中原军区的主力硬生生撑开了一条生路,中原突围成功了。
只是,这位叫汪世才的团长却没能跟着大伙一起见证胜利,最终被一颗子弹打中头部倒在阵地上。临终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告诉大家,要坚守阵地,掩护主力部队突围。
对于当时的解放战争而言,汪世才的牺牲绝对是我党一重大损失,因为他是一位难得的后起之秀。
1911年,汪世才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客观来说,他的前半生相较那些建国先贤们要差的很远,甚至可以用“默默无闻”来形容。
他是1929年5月参加的游击队,虽然1930年加入我党,但从1929年到1934年整整5年的时间里,他都是上在基层奋斗。
![]()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汪世才的游击队被改编进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12师,而他也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红27师的班长。
之后1932年,红四方面军向川陕地区战略转移,汪世才所在的部队坚持在鄂东北和鄂东南的斗争,和敌人继续血战。
期间,他所在的部队和各方红军合编为红25军,他被提拔为副排长。等到1934年鄂豫皖根据地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和红28军会师组成的新的红25军开始长征,汪世才此时才被提拔为第223团的交通排长。
从这段履历可以看出,汪世才的表现并不算突出,若是按照这个发展趋势,恐怕汪世才到解放战争时期都只能当个营团级干部,而且还不是主力编制。
然而在当年惨烈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历史却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大器晚成。据历史档案记载,汪世才虽然提拔的很慢,但他对于战争的理解颇有水平。
他一直保持着红军的优良传统,不仅待人诚恳、平易近人,而且还经常下连队找战士谈心,总会在战士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照顾,当时很多战士和指战员们都把他当“贴心人”。
![]()
另外,汪世才还特别注重军事训练,不管战斗有多么激烈,他总要抽出一些时间来和战士们一起进行军事训练科目,保障士兵的军事素质。
当然在战斗时,他本人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还特别注重前线情报的掌握,经常将自己的指挥所设在靠近前沿阵地,基本上是哪里有危险,他就去哪里,以获得对前线战事的最准确分析。
正是靠着这些细节的拿捏,在当年惨烈的反围剿和长征的斗争中,当大批红军干部牺牲后,汪世才开始脱颖而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从1934年11月开始,汪世才的人生迎来了巨大变化,他先是被提拔为第223团第三营副营长,之后又因为在红岩寺一带消灭附近的乡保武装,招收了200余名青壮年参军,得到越级提拔。
在1935年2月11日,省委让汪世才担任刚成立的鄂陕第3路游击师的师长,李志英则为政委。
![]()
这一任命在当时可谓大大鼓舞了红军战士的士气,因为他们亲眼目睹汪世才从一个小小的排长一跃而成为师长,前后不过三个月。
而创造了普通红军战士晋升新纪录的汪世才,也很快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刚担任师长没多久,他就将游击师扩张到700余人,而且带着部队先后打垮了黄土砭蔡略函民团、大沙河伍启仕民团、万青朱安贵民团,打开了木家庄廖家土豪盘踞的磨沟洞、立王沟民团头目蔡乾山霸占的蔡家洞。
此举不仅大涨当地的革命斗志,还缴获了不少粮食布匹和金银,使得游击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受住了战火洗礼,成为了红军主力的得力臂膀。
甚至他还在1935年7月的袁家沟口歼灭战中配合红25军截断了敌人的退路,最终将敌全部消灭。
在红25军主力北上后,当时游击师又面临国民党二十几个团的重兵围剿,但大家死战不退,依旧予敌重创,成功建立了两河乡苏维埃政府,直到1935年12月与主力汇合后编入红74师。
![]()
解放战争打响后,汪世才在1946年被调任第二纵队15旅45团团长,成为中原军区的一员。
可不要小看这45团的团长一职,因为在随后的1946年爆发了中原突围作战,汪世才及其麾下的45团成为了中原突围的关键一环。
正如资料所记载那般,当时国民党抢夺扼守皖南的大门东赵川,试图封锁住这通往陕中的唯一通道,将中原军区的部队歼灭在一条狭小的山谷中。
为了守住这一生死通道,李先念选择汪世才担当这一重任,汪士才也不负所托,带着部队星夜兼程,在国民党之前抢占了东赵川。不得已,国民党部队只能调集重兵抢夺阵地。
在前坡岭地区,国共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大战,根据幸存的战士回忆,当时国民党几十门火炮朝着我军阵地轰炸,荒草燃烧,漫山遍野的地皮都被弹片撕碎,我军伤亡惨重。
![]()
战士们在汪世才的带领下,战斗意志极强,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刺刀拼弯了就掉过头来用枪托砸。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汪世才告诉大家:终有一天我们还要打回去的。
可就在他说完没多久,在新的一轮攻防战中,他被敌人的一颗子弹打中头部壮烈牺牲。刹那间,45团的战士们都像分了一班,高喊着为团长报仇的口号,扑向敌人。
最终,45团守住了这条生命线,北路主力突围部队取得了中原突围战役的全面胜利。只是,昔日这位晋升迅速,前途无量的汪世才团长就此折戟,时年35岁。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88年,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汪峰和兰州军区司令员陈先瑞来到商南悼念汪世才,曾亲笔为他题词,即:汪世才同志永垂不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