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在日本,一场深刻的矛盾正悄然浮现。
3
政坛之上,将外国人群体描绘成社会隐患的声浪日益高涨,成为候选人争取选民支持的便捷工具。而在现实社会中,从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半导体工厂到深夜仍亮着灯的社区超市,外国人早已成为维系国家日常运转的关键力量。
![]()
4
这种政治话语与经济依赖之间的巨大反差,构成了当代日本最尖锐的社会悖论——“外国人困境”。而这场风暴的核心,正是在日最大的外籍社群:约120万华人群体。
5
目前,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中,华人数量居首,达到百万级别。在国家整体向保守化倾斜的趋势下,他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身份焦虑与生存挑战。
6
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戏码
7
即将展开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五位主要参选人出人意料地达成一致:“以日本人利益为先”。这句看似简单的口号,并非源于系统性的政策思考,更像是对民意波动的本能回应。
![]()
8
导火索可追溯至今年7月的参议院改选,自民党遭遇重挫,党内高层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流失的选票去了哪里?大量流向了那些高举民族主义旗帜的新兴右翼政党。
9
这些新政党的策略极为直接:把就业压力、治安问题乃至公共资源紧张等社会痛点,全部归因于“外国人过多”,这一叙事模式竟获得了广泛共鸣。
![]()
10
面对基本盘被蚕食的局面,自民党迅速作出反应——不是反思自身治理能力,而是选择复制对手的语言体系。于是,一场“看谁更极端”的排外竞赛就此开启。
11
各位候选人竞相展示强硬姿态,茂木敏充强调对非法滞留者采取“绝不宽恕”的立场,小林鹰之则主张全面收紧所有涉外准入机制。
![]()
12
其中表现最为激烈的当属高市早苗,她不仅提议限制外国人购置不动产,还抛出设立“反间谍法”的构想。为了增强说服力,她甚至绘声绘色地讲述“外国人惊扰奈良鹿群”的场景。
13
然而事实很快揭穿了这一说法。奈良公园管理机构公开澄清,相关描述并无依据,属于无端虚构。一项建立在虚假信息上的政策倡议,如何能经得起理性推敲?
![]()
14
数据同样揭示了真相。官方记录显示,自2008年至2023年,随着签证审查制度不断完善,外国籍人士犯罪率整体下降近三成。所谓“非法滞留”人数也已回落至2014年高峰时期的四分之一以下,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15
这套叙事套路并不陌生。过去几十年里,日本右翼势力多次利用外国人作为转移矛盾的“替罪羊”,制造诸如“外国人抢占奖学金名额”、“外来人口拉高犯罪率”等虚假议题。《每日新闻》的深度调查早已证实,这些指控缺乏实证支撑。
![]()
16
本质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操作:将本国产业结构转型迟缓、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深层治理难题,巧妙转嫁至那些缺乏政治代表权的边缘群体身上。
17
无法回避的经济现实
18
无论政治舞台上的情绪如何沸腾,一个冷峻的现实始终横亘在日本面前: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决定了它必须依靠外国劳动力。任何大规模驱逐或排斥行为,都将引发严重的经济震荡。
![]()
19
一组关键数字足以说明问题: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9%,老龄化程度全球领先。与此同时,服务业与制造业合计存在超过180万个岗位空缺,这些缺口由谁填补?
20
答案明确指向外国人。预计到2024年底,居住在日本的外籍人口将逼近380万,占全国总人口比例达3%。在东京都市圈,这一比例更是突破10%。他们在社会肌理中无处不在——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建筑工地的技术工人、通宵营业的便利店员工。
![]()
21
在这支庞大的外籍队伍中,120万华人群体所扮演的角色远超“临时劳工”的范畴。
22
在高端电子与汽车制造领域,众多华人工程师活跃于研发与生产一线;在东京、大阪等核心城市,华人创办的餐饮企业与贸易公司持续创造本地就业岗位。
23
其中,超过26万人已取得永久居留资格,更多人持有技术或经营管理类长期签证,生活稳定且深度融入。他们是依法纳税的公民,是积极消费的市场参与者,是日本经济链条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
24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政府自身的双重标准。台上政客慷慨激昂地鼓吹排外,台下行政部门却在悄悄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限制。
25
日本政府近年来逐步扩大十年多次往返签证适用范围,并将单次停留期限从15天延长至30天。同时,“特定技能签证”覆盖行业不断扩展,尤其在护理、农业、建筑业等领域,主动吸引中国籍专业技工。
![]()
26
这种言行分裂恰恰暴露了真实底线:经济需求最终压倒意识形态表演。
27
正在扩大的社会裂痕
28
政治言论与经济现实之间的剧烈错位,正在日本社会内部催生真实的撕裂。这种撕裂不再停留在抽象层面,而是转化为在日外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恐惧与不安。
![]()
29
候选人们释放出的敌意信号,无形中为网络空间的仇恨言论和现实中的歧视行为提供了“合法性背书”。针对库尔德难民的网络攻击愈演愈烈,而由于历史与文化因素,在日华人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极右翼攻击目标。
30
涉及华人的暴力事件占比显著上升,形势严峻到中国外交部不得不多次发布赴日安全警示。这表明,政治语言的毒化已经开始产生实质性的社会后果。
31
更令人警惕的是,部分言论正逐步演变为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措施。一项新规定已正式敲定:自2027年4月起,若永住者被认定存在“恶意”拖欠税款或社保费用的行为,其永久居留身份可能被撤销。
32
关键问题在于,“恶意”这一概念界定模糊,极易导致执法尺度不一甚至滥用权力。这项条款如同悬顶之剑,威胁着数十万已在日本安家落户的华人家庭。
33
对许多华人而言,永住资格是数十年辛勤奋斗换来的生存保障,是子女教育、医疗福利和社会认同的基础。一旦失去,意味着整个生活架构的崩塌。
![]()
34
这让在日华人陷入两难境地:他们深度参与社会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下一代在日本校园成长,讲着地道的日语,接受本土文化熏陶。但如今,他们的归属感却被一场政治风潮动摇。
35
他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残酷抉择:是继续留在一个经济上依赖你、政治上却疏离你的国度,忍受不确定的未来与日渐升温的偏见?还是忍痛割舍已有的一切,返回故土重新起步?
36
结语
37
日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是继续沉迷于毫无实效的排外政治秀,还是勇敢面对结构性现实,着手构建真正包容的“共生型社会”?
38
新任首相面临的根本命题,不是如何管控外国人,而是如何看待日本自身的未来。是把他们当作用完即弃的“临时资源”,还是承认其作为“共同体成员”的地位?
39
信息源:大象新闻——近期日本出现一些排外情绪,发生多起中国公民遇袭案件!我驻日本大使馆提醒注意出行安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