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房价调整继续,股市转型在望,经济新旧机制仍在转换中,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房价:磨底期的 “分化式企稳”
2025 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场 “去泡沫” 后的深度调整,区域分化与政策托底形成鲜明对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 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57304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4.7%;销售额 55015 亿元,下降 7.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 1.2 个百分点,显现 “筑底信号”。但细分市场的差异堪称 “冰火两重天”。
![]()
一线城市凭借人口虹吸与配套优势,率先呈现企稳迹象。北京 8 月二手房成交均价环比微涨 0.3%,核心区如海淀中关村板块因学区资源集中,价格同比持平;上海浦东前滩等规划新区依托产业落地,成交量连续两月环比增长超 10%。这背后是 “认房不认贷”“存量房贷利率下调” 等政策的持续发力,仅北京一地就有超 20 万户家庭享受利率下调红利,每月减负规模达 3.2 亿元。
二三线城市则仍在 “去库存” 泥沼中挣扎。中部某省会城市 8 月新房库存去化周期高达 28 个月,部分远郊楼盘推出 “买房送车位”“首付分期 10 年” 等激进政策,价格较 2023 年峰值下跌 23%。但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卫星城出现局部回暖,苏州昆山、东莞松山湖因承接核心城市产业外溢,8 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8.1% 和 6.7%,印证 “都市圈红利” 的结构性支撑。
从行业基本面看,风险出清进入尾声。据 Wind 统计,2025 年房企国内债偿还金额 4694 亿元,2026 年将降至 3194 亿元,信用压力逐年缓解。同时,住宅投资占 GDP 比重回落至 5.4%,接近美日韩地产调整期的历史低位,意味着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效应正逐步减弱。政策层面,“保交楼” 专项借款已累计投放超 3000 亿元,惠及 2500 个项目,8 月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增长 12.4%,为市场信心修复注入关键动力。
二、股市:转型期的 “结构性机遇”
2025 年 A 股市场走出 “指数平稳、结构分化” 的特征,经济转型的脉络在盘面中清晰显现。截至 9 月末,上证综指较年初上涨 4.2%,深证成指上涨 6.8%,而代表新经济的创业板指涨幅达 15.3%,印证 “转型牛” 的底层逻辑。
![]()
新旧动能的替换构成市场核心主线。高技术制造业相关板块表现尤为亮眼:工业机器人概念指数年内上涨 28%,其中科沃斯、埃斯顿等龙头企业股价翻倍,对应的数据是 8 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14.4%;AI 算力板块受算力需求爆发驱动,中科曙光、寒武纪等企业市值较年初增长 60% 以上,背后是我国 AI 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 35% 的增速支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传统周期板块,地产链中的建材、家电板块年内跌幅超 10%,仅部分受益于 “以旧换新” 政策的家电企业实现正增长 ——8 月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增长 14.3%,格力、美的等龙头通过智能家居产品实现逆势突围。
政策 “新三支箭” 成为市场稳定器。2024 年 “924” 政策后,货币宽松、债务重组等措施持续发力,降低了经济尾部风险。8 月资本市场服务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 60.0% 以上高位景气区间,反映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外资配置逻辑也随之调整,上半年北向资金净买入高技术制造业板块超 800 亿元,占比从去年的 23% 升至 37%,而对地产、基建板块的持仓比重降至 15%。
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更值得关注。公募基金中,聚焦新能源、AI 的主题基金规模较年初增长 45%,个人投资者通过 ETF 参与新兴产业投资的比例提升至 28%。但市场风险仍未完全消除,8 月制造业 PMI 虽环比上升 0.1 个百分点至 49.4%,但仍处于收缩区间,显示实体经济复苏基础尚需巩固,这也导致周期股与成长股的估值分化持续扩大。
三、经济活力:新旧动能的 “迭代与融合”
透过 8 月经济数据,能清晰看到中国经济在转型中的活力变迁:传统动能加速出清,新兴动能茁壮成长,二者的融合构成经济稳中有进的核心密码。国家统计局明确指出,当月国民经济 “生产需求基本平稳,新动能培育壮大”,呈现 “稳中有进” 态势。
![]()
工业领域的 “新旧分化” 最为显著。8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达 9.3%,3D 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 40.4%、22.7%,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这种优势正在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锂电池材料企业宁德时代上半年研发投入增长 28%,推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15%;光伏企业隆基绿能通过技术迭代,将硅片成本再降 8%,支撑我国光伏组件出口同比增长 26%。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加速 “老树发新芽”,钢铁企业宝武集团通过绿色改造,吨钢碳排放较 2020 年下降 12%,8 月高端特种钢销量增长 18%,印证 “产业升级” 的现实路径。
服务业的 “现代升级” 同样亮眼。8 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 5.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达 12.1%,金融、租赁商务服务业增速均超 7%。这种活力既体现在数字经济的爆发上:直播电商交易额 1-8 月增长 32%,美团、抖音等平台孵化出 “即时零售” 新模式,带动实体商户线上收入占比提升至 22%;也体现在传统服务的提质上:携程数据显示,8 月 “定制游” 订单同比增长 47%,民宿、露营等新型文旅产品渗透率突破 15%,推动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零售额快速增长。
消费市场的 “结构升级” 暗藏潜力。8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4%,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 16.9%,家具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速均超 14%,显示居民消费正从 “生存型” 向 “发展型” 跨越。“以旧换新” 政策的撬动作用尤为明显,截至 8 月,全国已核销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超 200 亿元,带动家电零售额增长 14.3%,政策撬动效应达 1:8.5。网上零售额持续高速增长,1-8 月同比增长 9.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 25%,成为消费增长的 “稳定器”。
四、平衡术:在调整中把握增长主动权
当前经济图景的复杂性在于,房价筑底、股市分化与活力转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相互交织的 “三角关系”:房地产的平稳调整为经济转型腾出空间,股市的结构分化引导资源向新动能集中,而新兴产业的崛起则为整体经济提供抗风险能力。
政策层面的 “平衡艺术” 愈发关键。既要通过 “保交楼”“稳就业” 守住风险底线 ——1-8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 5.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也要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培育新动能 ——1-8 月高技术产业投资中,信息服务业增长 34.1%,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 28%。这种 “双向发力” 正在显现成效:8 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 53.7%,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 57.0%,显示市场信心正在修复。
![]()
对市场主体而言,把握 “转型红利” 是关键。房地产企业从 “规模扩张” 转向 “品质提升”,万科、保利等房企通过打造绿色住宅,实现毛利率回升 2 个百分点;制造企业依托 “数字 + 绿色” 双转型,海尔智家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30%;投资者则需聚焦 “政策支持 + 业绩兑现” 的双重主线,在 AI、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寻找长期机会。
从全球视角看,这种转型定力更显珍贵。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国 1-8 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 3.5%,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达 57.1%,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9.2%,显示经济韧性持续增强。房价的有序调整避免了 “硬着陆” 风险,股市的结构分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新动能的壮大则打开了长期增长空间 —— 这三重变化共同指向一个结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不是 “衰退式调整”,而是 “转型式升级”,在短期波动中孕育着长期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