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正式迎来了寒露节气!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首个带“寒”字的节气,它的到来,也标志着气温更低了,秋意渐浓了!
![]()
同时,由于寒露后面是霜降,然后就是立冬了,因此在这冷凉转换的关键点,寒露节气也被老祖宗视作预判冬日冷暖的“晴雨表”。
并且,古人在长期农耕实践中,将寒露天气与后续气候的关联凝练成谚语,这些智慧结晶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参考!
那么今年的冬天冷不冷呢,冬雪多不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寒露节气的谚语咋说的!
(1)寒露无雨,百日无霜!
这主要是在南方的湖南等地区流传的经验之谈。寒露时节的露水本已近凝霜状态,若当天无雨,说明区域内受稳定的冷高压控制,水汽不足且气温下降缓慢,自然难有结霜条件。
![]()
霜的出现是气温跌破冰点的信号,百日无霜意味着后面还会热上一阵子,至少降温很慢,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冷,这样的年份冷天来得晚,还可能连当年冬天也会变得往往相对温暖。
(2)寒露有雨冬雨少,寒露无雨冬雨多!
而这句谚语,则主要是在广西地区流传,它则聚焦的是降水规律。
意思是说,寒露节气当天若下雨了,多是北方冷空气初来乍到与暖湿气流交汇的结果,这种早期的水汽释放,可能让冬季的暖湿补给减少,预示着后面的冬季雨雪很少;
![]()
反之,寒露无雨代表暖湿气流仍在蓄积,待冬季冷空气南下时,更易形成持续降水,当然也包括下雪了,这样的年份冬季也会偏冷。
(3)寒露若逢天下雨,正月二月雨水多!
这也是在广东、广西一带的老谚语,它则将预判周期拉得更长。寒露的降雨反映了大气环流中水汽输送的活跃状态,这种湿润模式若持续,会延续到来年早春,导致正月、二月雨水偏多,对早春农事有直接影响。
(4)寒露阴雨秋霜晚!
这句老谚语很好理解,说的是寒露节气是阴雨天气,往往就预示当年的秋霜来得晚!正常情况下寒露后就是霜降了,可是如果寒露阴雨天气,这就会削弱地面热量散失,使得近地表温度难以降到结霜所需的0℃以下。
![]()
秋霜是冷空气增强的标志,霜来得晚,说明冷意推进缓慢,深秋的温暖还能延续一阵。
(5)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
这是在江西地区的谚语,它精准捕捉了秋冬过渡的天气密码。
寒露到霜降是气温骤降的关键期,此时出现的大风多为冷空气前锋所致,冷空气势力若足够强,水汽便会直接凝华为雪,意味着降雪可能比常年偏早。
(6)雾天寒露雪前赶!
这句谚语是河北人观察到的雾与雪的关联。说的是寒露节气是大雾天,则预示着当年的雨雪来得早!
寒露的雾多为辐射雾或平流雾,前者说明夜间降温快,后者则是暖湿气流遇冷形成,两种情况都预示着大气温度已显著降低,一旦有更强冷空气介入,雾就可能转化为雪。
(7)“寒露闹天,闹到立冬”!
谚语揭示了天气的持续性规律。寒露若频繁出现降雨、大风等不稳定天气,说明大气环流处于调整期,这种波动状态往往会持续到立冬,意味着整个深秋到初冬的天气都不会太安稳。
![]()
这些谚语是古人“观天象、察物候”的智慧总结,虽受地域局限且无法替代现代气象预报,却藏着人与自然相处的密码。
明日寒露节气就到了,大家不妨也学学古人,抬头看看天,借助老祖宗的经验,然后预测一下今冬的天气,顺便也检测一下古人谚语还准不准,通过不断的求证,这也是一种乐趣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