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公里”,阿拉伯海岸线上的这串数字,正让中美南亚博弈陡然升温。10月,巴基斯坦军方顾问团对外释放重磅信号,提出与美国共建帕斯尼深水港。新港选址直逼中国主导的瓜达尔港,英美媒体、智库随即跟进,多家国际金融与地缘安全机构发布警示。仅仅一周,这个消息在全球政经圈激起千层浪。
“113公里”
今年10月初,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等权威媒体相继披露:巴基斯坦军方顾问团已向美方提出“共建帕斯尼港口”的建议。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最新发布的分析报告,帕斯尼距离中国深度参与建设的瓜达尔港仅113公里,两港直线距离之近,在全球港口战略中极为罕见。这种“贴脸下棋”的布局,引发了国际舆论对中美在南亚能源通道竞争的高度关注。
![]()
帕斯尼原本只是一个低调的渔港。然而在巴基斯坦军方主导下,这里正被赋予“国家级矿产出口枢纽”的新定位。项目建议一经披露,巴基斯坦外交部随即回应称目前仅为私人提案,尚未获政府批准。但各方关注的焦点已不仅仅是港口本身,而是其背后牵动的地缘格局。
最新数据显示,瓜达尔港自2016年正式开航以来,已经吸引了超过30亿美元的中方直接投资,现有3个多用途泊位,可同时停靠两艘5万吨级货轮。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瓜达尔港不仅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西向出海口的战略落子,也被视为中国突破马六甲困局的希望所在。
但瓜达尔港的现实并不全是光鲜。2025年前三个季度,港区进出口总量同比下降12%,安全事件频发,俾路支分离势力活动依然猖獗。美欧资本依旧对该港口保持距离,国际金融机构鲜有涉足。就在此时,帕斯尼港的提案横空出世,敏感距离、特殊时机,让这场港口博弈骤然升温。
![]()
帕斯尼原本只是一个低调的渔港
巴基斯坦的“平衡术”
巴基斯坦为何在此刻抛出与美国合作新港口的信号?多家国际智库认为,巴基斯坦正陷入罕见的经济与安全双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最新报告显示,巴基斯坦外汇储备降至近十年新低,财政赤字高企,部分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进展缓慢,外援缺口难以填补。
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军方主导的帕斯尼港口议题,既有对外引资、对内稳控的现实考量,也反映出其在中美大国之间谋求“战略自主”的努力。冷战以来,巴基斯坦一直在美中之间灵活游走。上世纪依赖美援,21世纪又积极拥抱中国投资。如今在经济压力骤增、地区安全恶化的背景下,巴基斯坦军方释放“美巴合作”的信号,无疑是在主动为自己加码。
![]()
据路透社报道,今年8月巴基斯坦总理和军方高层访美时,主动向美方展示本国稀土矿样品。美国国务院随后将俾路支分离组织列为恐怖组织,并承诺向巴基斯坦矿产开发投入5亿美元。帕斯尼新港定位为“关键矿产出口枢纽”,在掘金稀土、吸引美方投资的同时,也为美国提供了“战略立足点”。
印度媒体对此高度警惕。印度安全事务分析师苏雷什·库马尔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表示,帕斯尼港的动议若落地,美巴安全合作将对印美关系形成新压力,甚至可能改变印度洋地区的安全格局。多家美欧智库则认为,帕斯尼港本身未必会很快动工,但其“存在”已为美国制造新的谈判筹码,增加了南亚地缘格局的不确定性。
![]()
主动向美方展示本国稀土矿样品
港口较量,战略信任与现实裂痕
瓜达尔港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定海神针”,承载着中国西部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功能。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中方在瓜达尔港投入的基础设施及配套产业资金累计超过45亿美元,涵盖港区码头、高速公路、电站及通信系统。中国企业还与中东多国资本合作,推动港区自动化改造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但瓜达尔港的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俾路支省安全形势持续紧张,过去一年内,港区及周边共发生7起针对外籍人员的武装袭击事件。中方人员安全成为中巴合作中的核心议题。与此同时,港口商业化进程缓慢,2025年前三季度吞吐量较预期低30%,多家中资企业反映“物流闭环尚未形成,商业回报压力大”。
![]()
在这种背景下,帕斯尼港提案无疑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未来增添了更多变数。如果帕斯尼港成功吸引美方资金和技术,形成与瓜达尔港功能重叠、距离极近的双港格局,将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区位优势和投资安全形成考验。外资项目评估讲究“可比性”,两个港口一旦形成竞合关系,谁能吸引更多国际资本、谁的通道更畅通,谁就能占据主动。
CSIS最新研究指出,帕斯尼港若由美国参与运营,将成为美方观察、制约瓜达尔港运行的“窗口”。在现代港口管理中,数据监控、卫星侦测、物流信息化已成为常态。帕斯尼港的任何动态,都有可能被美方实时掌控。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在“中巴经济走廊”门户区域增加了一个“不确定变量”。
![]()
有分析认为,巴基斯坦的“平衡外交”虽为自身赢得了更多谈判空间,但同时也加剧了中巴战略互信的裂痕。中方对巴方政治稳定性的担忧愈发突出,投资安全议题反复成为两国高层对话的核心。美国则乐于见到巴基斯坦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借此增加自己的博弈筹码。
短期试水、长期悬而未决
帕斯尼港口事件发酵至今,巴基斯坦政府多次澄清“仅为私人提案,尚未批准”,但各方都明白,港口建设在南亚从不是单纯的经济议题,而是多重力量博弈的焦点。10月7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再次表态,称将继续推进中巴合作,同时与美方保持技术层面接触。港口建设短期内难以落地,更多可能在稀土矿产、物流技术等领域先行“试水”。
![]()
值得注意的是,巴基斯坦国内社交媒体对帕斯尼港事件讨论热烈。有人调侃:“帕斯尼是巴基斯坦的Tinder,左滑中国,右滑美国。”玩笑背后,折射的是巴基斯坦自身的战略选择困境。经济上急需外资,安全上依赖大国庇护,政治上又不愿彻底倒向任何一方。每次“平衡”,都意味着风险的加码。
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2025年能源运输报告显示,阿拉伯海及霍尔木兹海峡依然是全球能源运输的核心要道。任何新港口的建设、运营权变化,都会牵动全球能源、物流及安全格局。美方如能在帕斯尼港获得立足点,不仅有助于其重返中亚,还可能对伊朗、中亚乃至印度洋安全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
中国方面则持续推进瓜达尔港基础设施升级,引入中东资金、完善产业布局、强化港区安保。中巴经济走廊“2.0升级版”已成为官方宣传重点,强调合作长期性与互信基础。面对帕斯尼港口事件,中方保持克制,未在公开场合直接批评巴基斯坦,而是通过外交渠道要求对方保障战略合作的稳定性。
参考资料:巴基斯坦被曝向美国提议建造港口运矿,“紧邻中资瓜达尔港”
2025-10-05 19:40·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