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 月,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甲板上,防尘布覆盖着锈迹斑斑的雷达,舰载机早已不见踪影,俄罗斯官方轻飘飘一句“封存待拆解或出售”,为它的一生画上句点。
几乎同一时间,中国南海某海域,辽宁舰正率领护航舰队展开远洋训练,歼- 15舰载机在甲板上有序起降,不远处的福建舰刚刚完成电磁弹射测试,海面上战机轰鸣声震彻云霄。
同样源自苏联1143.5型航母设计,同样诞生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为何30多年后处境完全不同?
1982年冷战正酣,为对抗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海上霸权,苏联高层批准了1143.5型重型载机巡洋舰项目,尽管名义上是巡洋舰,实则是苏联首款真正意义上能搭载固定翼战机的航母。
设计目标明确:搭载36架苏- 33战机与直升机,兼具反舰、防空与反潜能力,甲板下甚至暗藏12枚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堪称武装到牙齿的海上堡垒。
项目落地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的黑海造船厂,这里是苏联唯一能建造大型航母的基地1985年12月6日,首舰正式开工,最初代号克里姆林宫号,后几经更名,先改为蒂比利斯号,1989年下水时最终定名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号。
紧随其后,1985年,二号舰瓦良格号也启动建造,按照计划,两艘航母将组成苏联海军的核心力量,撑起北大西洋与地中海的海防屏障。
彼时的黑海造船厂,塔吊林立,焊花飞溅,工人们或许不会想到,这两艘巨舰的命运,将在数年后被一场历史巨变彻底改写。
1991年,苏联解体,库兹涅佐夫号刚完成改名不久,仍处于未竣工状态,停靠在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港,瓦良格号的建造进度更慢,仅完成68%,船体还停在船坞里,成了无人问津的半成品。
归属问题很快浮出水面:按照属地原则,两艘航母应归乌克兰所有,但俄罗斯显然不愿放弃这唯一的航母火种。
时任俄罗斯海军副司令亲自登舰,命令仅配备1/3官兵的库兹涅佐夫号连夜起航,彼时舰上设备不全,甚至连完整的导航系统都没有,官兵们只能一边操作一边检修,硬着头皮向俄罗斯本土驶去。
途经地中海时麻烦来了:美国航母战斗群早已盯上这艘孤舰,一批批舰载机低空掠过甲板进行模拟攻击,直升机连夜盘旋在库兹涅佐夫号上空,还在周边海域投下声纳浮漂,摆明了羞辱式监视。
而库兹涅佐夫号上,仅有 2 架反潜直升机可用,根本无力反击,只能在美军的围观下狼狈前行,最终勉强抵达俄罗斯北方舰队基地。
乌克兰这边,虽对俄罗斯强抢航母不满,但当时的乌克兰经济依赖俄罗斯订单,不敢彻底撕破脸,最终放弃了对库兹涅佐夫号的追索,只留下瓦良格号这艘半成品。
谁也没想到,这场仓促的分离,只是两艘航母命运分叉的开始,从乌克兰驶回俄罗斯的那一刻起,库兹涅佐夫号就埋下了先天隐患。
为了尽快撤离,舰上的动力系统未经完整调试,锅炉管道甚至存在未修复的泄漏点,隐患随时可能爆发。
1995年12月,库兹涅佐夫号首次以旗舰身份前往地中海执行军事部署,80天里完成了30多次导弹射击与近700次飞行训练,看似风光的背后,问题已开始暴露。
途经地中海时遭遇强风暴,多台动力锅炉突然故障,烟囱里冒出的滚滚黑烟在几十公里外都能看见,甚至差点因动力失灵触礁。
次年,它与英国护卫舰联合训练时,6台锅炉直接发生爆炸,最后只剩2台能勉强运转,刚结束任务就不得不回港大修。
可大修对俄罗斯而言,是更大的难题:苏联时期,航母的设计、建造、维修全靠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与配套工厂,俄罗斯本土只擅长造潜艇,既没有航母维修技术,也没有专业工人。
就这样库兹涅佐夫号只能成了一艘“象征性航母”,转机曾在2000年后出现:国际原油价上涨,俄罗斯经济稍有复苏,军费有所增加,库兹涅佐夫号终于迎来了零星的维修与训练机会。
但好景不长,2002年,它刚出海就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虽然火势被扑灭,却造成了永久性损伤,最高航速从此再也超不过18节,连民用货轮都能轻松追上。
2003年,训练中一架苏- 25教练机降落时冲出甲板坠海,飞行员侥幸弹射逃生,没过几天又发生高压气罐故障,只能再次返港。
2005年,它勉强参加大西洋2005演习,还没等展示实力,烟囱又冒出黑烟,北约军舰上的士兵调侃它是烧柴火的破船,更尴尬的是,一架苏- 33战机在训练中坠入大海,让俄罗斯颜面尽失。
故障与事故成了库兹涅佐夫号的家常便饭:2006年轮机舱起火,2009年在土耳其海域再次火灾,同年还发生严重漏油,500吨重油污染了大片海域,引得爱尔兰等国强烈抗议。
俄罗斯终于意识到,必须对它进行彻底大修,2014年,大修计划启动,地点选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可同年克里米亚事件爆发,西方对俄罗斯实施集体制裁,乌克兰也终止了合作,大修刚开个头就被迫停滞。
2018年,大修中的库兹涅佐夫号遭遇灭顶之灾,一台70吨重的塔吊突然倒塌,直接砸穿飞行甲板,留下一个大洞。
更巧合的是,维修它的干船坞突然断电沉没,而这是俄罗斯唯一能容纳航母的干船坞,大修工作彻底停滞。
2019年12月,好不容易恢复维修,电焊火花又引燃了燃料舱,大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过火面积超过500平方米,舰体内部设备损毁严重。
至此,库兹涅佐夫号已千疮百孔,俄罗斯内部关于修不修的争论持续了三年,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进口零部件彻底断供,维修彻底无望,2025年7月,俄罗斯最终宣布封存,这艘曾承载苏联海军梦想的巨舰,终究没能熬过它的中年危机。
当库兹涅佐夫号在俄罗斯港口苟延残喘时,远在东方的瓦良格号,正迎来新生,1998年,中国企业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从乌克兰手中拍下了这艘锈迹斑斑的半成品航母。
当时的瓦良格号,舰体布满灰尘,动力系统、电子设备全被拆除,西方媒体嘲笑它是一堆毫无价值的钢铁废料,没人相信它能重返海洋。
与俄罗斯不同,中国从一开始就明确了瓦良格号的定位:不是简单修复,而是以此为基础,攻克航母建造的核心技术,搭建自主工业体系。
2005年,大连造船厂正式启动瓦良格号的改装工作,无数工程师与工人投入其中,他们拆解旧舰体,测绘每一个部件,自主研发动力系统、雷达设备与拦阻索,甚至为了掌握舰载机起降技术,反复模拟测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以辽宁舰之名,正式交付中国海军,这一天,标志着中国结束了无航母国家的历史。
辽宁舰的意义,远不止一艘航母那么简单,通过改装瓦良格号,中国完整掌握了航母设计、建造与维修的全流程技术,培养了第一批航母专业人才,为后续国产航母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3年11月,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开工建造,2019年12月正式服役,从改装到国产,中国只用了7 年。
2022年,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福建舰下水,成为全球首艘非美国的电磁弹射型常规动力航母,技术水平直接比肩美国最新的福特级航母。
如今的辽宁舰,早已不是当年的钢铁废料:它多次率领护航舰队穿越宫古海峡,挺进西太平洋开展远洋训练,甲板上,歼- 15舰载机频繁起降,形成了完整的作战能力。
055型驱逐舰、核潜艇等护航舰艇一应俱全,构成了强大的航母战斗群,2025年,当库兹涅佐夫号被封存时,辽宁舰正与山东舰、福建舰协同训练,中国海军的三航母时代正式来临。
库兹涅佐夫号与辽宁舰的命运反差,从来不是运气问题,而是两个国家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对俄罗斯而言,库兹涅佐夫号的衰落,是苏联解体后工业体系断裂、经济结构失衡的缩影。
这两艘同根巨舰的不同命运,不仅是一段海军史,更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一个国家选择不同道路后的未来,也印证了方向正确+坚持不懈,终能抵达光明的真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