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腰间盘突出,结果贴了半年膏药,最后查出股骨头坏死已经到二期了……”
在骨科门诊,医生经常听到这样的遗憾。股骨头坏死被称为“沉默的骨病”,早期症状模糊,很容易和腰腿痛、关节炎混淆,等到出现走路一瘸一拐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今天就帮大家揪出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早期信号,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换关节”的风险。
![]()
第一个信号,是“不典型的疼痛”。它很少直接说“股骨头疼”,反而常伪装成“胯骨疼”“大腿根内侧隐痛”,甚至放射到膝盖。比如久坐后站起来时,胯部像被“卡住”一样疼,走几步又缓解了;或者上下楼梯时,膝盖突然发酸,休息一会儿又没事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老寒腿”或“运动拉伤”,随便贴点膏药应付,结果把小病拖成大病。
第二个信号,是“活动时的‘卡顿’感”。比如穿袜子时,膝盖往胸口抬的幅度越来越小,稍微抬高就觉得胯部紧绷、疼痛;或者盘腿坐时,一侧腿根本盘不上去,强行尝试会有明显的酸胀感。这其实是股骨头供血不足后,关节活动受限的早期表现,就像机器轴承缺油了,转动时会卡顿一样。
第三个信号,是“休息也不会消失的疲惫感”。如果没做重活、没运动,却总觉得一条腿“沉”,走路时不自觉地想拖着走;或者晚上睡觉时,胯部隐隐作痛,翻个身都得小心翼翼——这些不是“累了”,可能是股骨头在向你求救。尤其是长期喝酒、吃激素,或者有过髋部外伤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更要警惕。
很多人不知道,股骨头坏死的黄金治疗期是一期到二期,此时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和生活调整,大部分人能保住股骨头,避免手术。但现实是,超过60%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到了三期,因为早期信号被当成了“小毛病”。
![]()
这里要特别提醒两类人:一类是长期饮酒者,酒精会直接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另一类是需要长期用激素的患者,激素会导致骨骼内脂肪堆积,堵塞血管。这两类人如果出现上述信号,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没有过胯部或膝盖莫名疼痛的情况?当时是怎么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或许你的一句话,就能帮到正在被“误诊”困扰的人。也别忘了把这篇文章转给家里的长辈、爱喝酒的朋友,早知道、早检查,才是对股骨头健康最大的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