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寿命与大便次数有关?研究发现:寿命长的人,每天排便在这个次数

0
分享至



清晨六点半,64岁的李大爷又像往常一样,提着一个保温杯,慢悠悠地走进小区花园,和邻居们聊着天。不远处的长椅上,几位同龄的老伙伴正热烈讨论着一个“敏感”话题,“你一天排几次大便?”李大爷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啊,这些年都是早上一次,从不拖拉,也很少拉肚子!”

邻居老赵却一脸苦恼:“我隔三差五才一次,每次都难受,有时候太着急反而拉稀。”一旁的大妈更是疑惑:“年轻人说多拉肠胃干净,是不是越勤快越长寿?”



别小看这个话题。你可能没注意到,大便次数的多少其实暗藏着身体的健康密码,甚至关乎我们的寿命长短!那到底一天排几次才算健康?每天一次和多次有啥区别吗?有没有研究能说明问题?答案比你想的更有意思,跟下文一起揭晓,这个“厕所里的问题”,真的会决定你健康的“上限”吗?

肠道健康在近年来频繁被称为“第二大脑”,但你或许不知道,肠道状况还能预判一个人的“活力时钟”。哈佛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权威机构连续多年追踪研究发现:排便频率异常,尤其是长期便秘或反复腹泻者,患慢性疾病和猝死意外的风险远高于规律排便者。

在一项覆盖中国10大区域近50万人、平均51.5岁成人的研究中,科研团队以10年为周期跟踪排便习惯,将受试者分为每天排便1次、每天排便多于1次、每周排便3-6次和每周1-2次四组。结果显示:每天排便1-2次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发病率最低;每天多于1次排便的人,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高出12%,心力衰竭风险高出33%;长期便秘(每周排便≤2次)者,寿命缩短、慢病缠身的概率大增。



中科院一项两万名50岁+中老年人10年随访研究发现:每天晨起规律排便的人群,慢性病发生率比不规律排便者低37%。而《细胞报告医学》刊载的国际研究也反复强调:坚持每天1-2次规律排便,寿命有望延长4.3年!

这些数据共同指向一个结论:排便次数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每天1-2次是健康和长寿的最佳“区间”。这背后的原因,与肠道菌群、免疫力、全身代谢密不可分。肠道“畅通无阻”,说明菌群生态良好,毒素代谢和营养吸收能力强,全身器官负担更轻。相反,长期便秘或腹泻,等于向身体敲响“警钟”:慢病、心梗、肿瘤甚至猝死,都在不知不觉中悄然靠近。

你可能还没注意到,维持好每天1-2次的规律排便习惯,身体其实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正面变化:

保持免疫力高位运转肠道掌控着70%以上的免疫系统功能。益生菌稳定,清除废物畅快,人体更少受慢性感染困扰,重大疾病的发生风险自然大幅下降。



慢性病远离你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规律排便人群糖尿病、高血压、心梗、肠肿瘤发病率至少下降20%-40%。便秘、腹泻长期存在,则血液内炎症因子浓度升高,心脑血管事件增加。

精神和睡眠质量提升很多人忽视了这样一点:肠道舒畅直接影响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合成。便秘者常常伴有焦虑、失眠、抑郁,而规律排便的人,大脑更“轻松”,情绪也更稳定。

肝肾功能更强健多项体检大数据分析表明,每天1-2次排便的成人,肝损伤和肾功能异常指标在5年随访中低于其他分组13%~24%。因为毒素代谢减少滞留,给肝肾“减负”。

皮肤气色和体力提升最新发表在《细胞》子刊的研究显示,肠道排毒变顺畅能带来皮肤红润、少长痘、少过敏、精神有活力等一系列变化。肠道和皮肤之间的“轴”,是健康新热点。



警惕:这些异常信号,意味着排便习惯出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健康的排便,绝不仅仅是次数够,而是时间、形状、颜色等都需关注:大便变黑:警惕消化道出血、胃溃疡、胃肿瘤;大便变红:可能提示痔疮、肠炎甚至直肠癌;大便发白、变细:警惕胰腺、胆道疾病或肠腔狭窄;排便习惯突变(变频繁、变稀或难解):及时就医,不要讳疾忌医!

正如62岁的老郑因严重便秘、用力排便导致急性心梗差点送命的案例,每一次异常都要格外重视,别把身体的“求救信号”当作小事耽误。

想拥有稳定规律的排便频率,这些细节千万别忽视。

多摄入膳食纤维每日建议新鲜蔬菜300~500克,加点粗粮、燕麦和豆制品,也可以适量补充果胶、魔芋、亚麻籽粉等。蔬果纤维是肠道益生菌的“美味佳肴”。

保证足够饮水成年人每天饮用1500ml-2000ml温水可软化大便、促进肠蠕动;早起和餐前小口慢饮最有效。

规律运动,别久坐哪怕每天散步30分钟,或饭后慢跑步行,都能有效提升肠动力。久坐、懒动容易让“懒肠”变越来越慢,造成排便问题。



建立定时如厕习惯固定在每天早晨或餐后,创造良好的排便心理信号;不要强忍,觉得有便意时及时如厕。

关注情绪和压力压力大会抑制肠蠕动,易形成便秘或拉肚子的恶性循环。适当放松、规律作息、保持好心情,对健康同样重要。

温馨贴士出现大便次数过少(每周≤2次)、过多(一天3次以上)、性状异常、习惯突变等症状时,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完善肠道、内分泌、肝肾等系统的系统评估。切忌擅自用泻药或长期忍便,要“重视每一天的如厕信号”,这是对身体最温柔的呵护。

大便次数其实是身体健康状况的直观晴雨表。科学研究反复印证,每天规律排便1-2次,是维持健康长寿、预防慢病的重要标志。不过,每个人体质、饮食、作息不同,具体排便情况若有持续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小问题拖成大病。这份“小指南”不代表万能宝典,但日常坚持优化饮食、运动、作息与心理,绝大多数人都能收获健康、安心的“厕所时光”!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而是这个

周哥一影视
2025-10-23 12:39:17
欧盟对华免签?中国率先出手,45国名单震撼全球

欧盟对华免签?中国率先出手,45国名单震撼全球

趣味萌宠的日常
2025-11-04 11:59:58
i6也救不了这逆风局?理想10月销量继续下滑

i6也救不了这逆风局?理想10月销量继续下滑

车动态
2025-11-04 16:59:00
1968年,周总理签署命令逮捕周恩寿,7年后周恩寿出狱时说:他没错

1968年,周总理签署命令逮捕周恩寿,7年后周恩寿出狱时说:他没错

帝哥说史
2025-11-02 06:35:03
成都市教育局:春秋假这样放

成都市教育局:春秋假这样放

成都商报教育报道
2025-11-04 18:53:14
一位76岁母亲的倾诉:此生最后悔的事,就是帮女儿带孩子

一位76岁母亲的倾诉:此生最后悔的事,就是帮女儿带孩子

人间百态大全
2025-10-25 06:50:03
10月造车新势力:最该慌的不是下滑的理想,而是传统品牌们……

10月造车新势力:最该慌的不是下滑的理想,而是传统品牌们……

道哥说车
2025-11-04 10:53:10
贪了10亿后,陈布雷要求严惩孔祥熙,蒋介石:不要声张,不要调查

贪了10亿后,陈布雷要求严惩孔祥熙,蒋介石:不要声张,不要调查

史笔似尘钩
2025-10-17 21:17:57
硬气!王钰栋输球后被球迷训话:当场转身离开,队友都没拉住!

硬气!王钰栋输球后被球迷训话:当场转身离开,队友都没拉住!

邱泽云
2025-11-04 13:53:16
LPL强制执行竞拍,拒绝将被禁赛!JKL谈新规:队伍不行我就休息了

LPL强制执行竞拍,拒绝将被禁赛!JKL谈新规:队伍不行我就休息了

残影电竞
2025-11-04 22:05:48
费曼与杨阳洋香港重聚,满嘴黄牙头秃油腻,举止怪异被曝有自闭症

费曼与杨阳洋香港重聚,满嘴黄牙头秃油腻,举止怪异被曝有自闭症

青史楼兰
2025-11-02 16:34:06
上海停车场后续:原配背景被扒,老公已失业,阿三一毛钱都拿不到

上海停车场后续:原配背景被扒,老公已失业,阿三一毛钱都拿不到

来条娱吃
2025-11-04 20:06:25
莫言:所有人都在演戏混饭吃!不要高估他人,也不要低估自己

莫言:所有人都在演戏混饭吃!不要高估他人,也不要低估自己

杏花烟雨江南的碧园
2025-10-18 15:00:03
人生有三大忌讳:有财而无权(胡雪岩、沈万三等)、妻美而家贫

人生有三大忌讳:有财而无权(胡雪岩、沈万三等)、妻美而家贫

忠于法纪
2025-11-04 21:43:09
泰国政坛变天:民调政党支持率人民党狂揽26%领跑,自豪泰党慌了

泰国政坛变天:民调政党支持率人民党狂揽26%领跑,自豪泰党慌了

卷史
2025-11-04 11:47:30
香港多位名人骨灰被盗,部分家属接到数千万港币勒索电话

香港多位名人骨灰被盗,部分家属接到数千万港币勒索电话

红星新闻
2025-11-04 15:15:13
王家卫说“我一定要搞金靖”,女方不敢回应,疑似不敢得罪资本

王家卫说“我一定要搞金靖”,女方不敢回应,疑似不敢得罪资本

叶公子
2025-11-02 23:11:52
为什么献血400ml没事,失血400ml却很危险?

为什么献血400ml没事,失血400ml却很危险?

大象新闻
2025-11-04 07:56:05
这条注定没有热度的新闻,比想象得还要“恐怖”

这条注定没有热度的新闻,比想象得还要“恐怖”

清书先生
2025-11-03 16:27:21
通背拳传人,差点被扇死?

通背拳传人,差点被扇死?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4 14:25:29
2025-11-05 10:24:49
阿晪美食
阿晪美食
喜欢做菜,享受做菜的过程
1095文章数 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牛弹琴:美国上演极致"流氓外交" 让西方媒体目瞪口呆

头条要闻

牛弹琴:美国上演极致"流氓外交" 让西方媒体目瞪口呆

体育要闻

贝克汉姆获封爵士 曼联官方祝贺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飞天跌破1700元 茅台迎来最不确定的冬天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投票在即,大股东反对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数码
本地
时尚
教育
艺术

数码要闻

AirPods耳机变身“苹果牌翻译机”,实时翻译功能下月登陆欧盟

本地新闻

秋颜悦色 | 在榆中,秋天是一场盛大的视觉交响

2025羽绒服8大流行趋势,温暖时髦过冬天!

教育要闻

做好学校中层领导的六大关键能力

艺术要闻

毛主席书法惊艳亮相!你绝对想不到的风格!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