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南京鸡鸣寺突然上热搜,竟是因为游客提了它的名字
国庆假期里,一家游客的正常行程讨论,意外撞进了一场无妄之灾
10月4日当天,南京3号地铁挤着不少举着攻略的游客。当事人小夫妻凑在一块儿,指着手机说“等下先去鸡鸣寺,朱元璋赐的名,寓意多好”。话音刚落,旁边穿粉衣的女子突然跳起来,手指都快戳到他们脸上:“你们故意暗讽我是不是?”
![]()
车厢里的人都抬头看,当事人懵了——跟这女的素不相识,怎么就“暗讽”了?直到女子冲她老公吼:“我要说你是鸭呢?”才反应过来:这是把“鸡鸣”和不雅隐语绑一块儿了。女子越骂越凶,最后掏出手机报警,说“被人欺负了”。
![]()
鸡鸣寺的名字其实藏着千年讲究。南北朝时它在鸡笼山上,山形像倒扣的鸡笼,朱元璋觉得“鸡笼”太俗,1387年扩建后赐名“鸡鸣山”——取“诚心勤苦、闻鸡起舞”的意思,跟那些歪念头根本不沾边。
当事人事后直播说,当时同行的有3个南京本地人,粉衣女子吵架没说南京话,估计不是本地人。她赶紧掏出手机拍视频,就怕对方恶意剪辑反咬——视频没剪,还给女子打了码,就想留个证据。
![]()
更让人心疼的是孩子。逛动物园时,孩子攥着她的衣角缩在身后:“那个阿姨会不会来骂我们?”好好的假期,愣是被吓得提心吊胆。
粉衣女子的反应,其实是把自己的敏感当成了“武器”。她先入为主把“鸡”和不雅词绑死,就觉得所有人提“鸡鸣寺”都是针对她,根本没想着问一句“你们说的是景点吗?”
这事最戳人的是“无辜”——游客没招谁没惹谁,千年古寺没碍着谁,却因为一个人的狭隘联想,都成了“靶子”。就像网友说的:“要是带‘鸡’字都算暗讽,那炒鸡、鸡胗还能吃吗?南京盐水鸭不得联名维权?”
有网友评论:“听到鸡鸣寺都能破防?这女的也太玻璃心了,还跟小朋友急眼,太过分!”我觉得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敏感不是错,但不能把气撒在无辜的人身上,尤其是孩子。
这场闹剧里,游客被骂得莫名其妙,孩子留下阴影,鸡鸣寺平白“躺枪”。可最该想的是:当我们把自己的敏感当成“正义”时,是不是已经伤害了别人?
![]()
我觉得这事里最冤的是游客,好好的假期被搅和,换谁都得糟心。女子的情绪可以理解,但得讲道理啊——别人没骂你,只是说个景点名,凭什么冲人撒泼?就算心里不舒服,也得先搞清楚状况吧?咱们尊重每个人的“敏感点”,但也得守住“不欺负无辜”的底线不是?
这事大家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