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要提前说明,今天的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去审视每一个潜伏英雄的故事时,决不能以“冷漠看客”的态度去“找茬”,而是要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去缅怀和纪念。
有的观众说,朱枫缺少丰富的潜伏经验,不应该让她赴台对接吴石,否则吴石就不会被捕牺牲。
其实,今天看来,能说出这句话的人一定不具备正确的唯物史观,要知道历史没有如果,也不能重来,一切抛开当时残酷的斗争环境谈论历史人物的做法都是不公正的。
如果历史可以预设立场,我们就会提前知道蔡孝乾被捕后会叛变,那么秘密赴台的1100名潜伏英雄就不会壮烈牺牲了。
因此,看待一个历史人物的行为,必须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去看、去评判,才是一种正确的唯物史观。
在剧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比朱枫更合适赴台对接吴石的人是德英,她在乘船期间被特务识别后跳海牺牲了。
因此,朱枫是情况紧急下的“替补”。
当然,德英是虚构人物。
![]()
当年,由于金门之战的失利,我华东局情报部急需要吴石手中掌握的相关情报,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赴台传递情报,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赴台。
正是这种情况下,朱枫的养女陈莲芳(小名阿菊)来信请她赴台看望小外孙,同时还随信寄来了一张赴台的通行证。
请问,还有比赴台看望女儿和外孙更合适的理由吗?更何况,阿菊的丈夫正担任省警署电讯管理处主任,也能为朱枫潜伏提供一种隐形的保护。
因此,1949年11月27日,朱枫就赴台并且化名“陈太太”住进了阿菊的家。
朱枫的第一任丈夫是个陈姓工程师,与朱枫结婚时已经有四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7岁的阿菊跟随朱枫一起生活,朱枫待她视若己出,因此阿菊对待朱枫的感情很深。
所以,朱枫赴台后就化名“陈太太”。
当然,史料记载,阿菊和丈夫王昌诚不知道朱枫的真实身份,因此剧中女婿王昌诚看向朱枫怀疑的眼神,只不过是电视剧的一种拍摄手法:制造悬念,吸引眼球。
有观众说,既然宝岛本来就有蔡孝乾、陈泽民、林义良等如此之多的潜伏者,为啥不让吴石和这些人接头并传递情报呢?干嘛还要让朱枫冒险赴台呢?
道理很简单,吴石的身份太重要了,组织上为了他的安全,一直不允许吴石和地方党组织、潜伏者发生横向联系,因此才给吴石建立了一条专门的情报线。
所以说,直到蔡孝乾被捕叛变,他对吴石的详细情况都不够了解。
正是因为对接吴石的情报员壮烈牺牲,才紧急派遣朱枫赴台接替牺牲的情报员。
组织上要求,朱枫赴台之后只见蔡孝乾和吴石,一是听取蔡孝乾有关地下组织的建立情况,为收台做准备工作;二是从吴石手中拿到关键情报。
下图就是吴石手中掌握的情报内容,如果我们在1949年10月24日之前能掌握这些情报,估计就没有金门之战的失利了。
朱枫赴台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949年12月2日下午四点,她按照组织上给予的接头时间和地点来到了“三荣行”杂货铺,她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蔡孝乾。
![]()
此时此刻的斗争环境非常恶劣,几个重要的潜伏人物先后被捕,其中有人叛变供出了蔡孝乾的真实身份和他的居住地“台北泉州街古亭区20巷16号。”
因此,你在剧中第一次看到蔡孝乾时,他神色慌张,这就是对当年风声鹤唳、斗争残酷的潜伏环境最真实的还原。
当时,蔡孝乾已经和16岁的妻妹马雯娟同居,他被叛徒出卖后不敢回家,因此家中只剩下马雯娟一人居住。
当然,他对外和马雯娟兄妹相称,还安排马雯娟在住所附近读中学。
蔡孝乾被叛徒出卖后四处躲藏,而他的家也被保密局特务24小时监控起来,每日见证着马雯娟独自背着书包去上学。
朱枫赴台一星期之后,她以王碧奎好友的身份前往吴石家中接头,并且从书房中取走了一个微型胶卷。
由于情报太重要了,朱枫不敢停留,直接送到了吉隆港码头的地下情报站,这份情报在一星期之后就摆到了华东局的作战室。
在剧中,朱枫把胶卷交给蔡孝乾的剧情是虚构的,不必当真。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朱枫和吴石接头了六七次,也和蔡孝乾见面了三四次,但是双方熟悉之后就暴露了朱枫潜伏经验的不足。
![]()
有一次接头,蔡孝乾告诉朱枫说,自己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担心被捕后没有人照料正在上学的妻妹,因此请求朱枫帮助马雯娟办理一张去大陆的出镜证。
在蔡孝乾晚年的回忆中说过,他此刻不知道吴石的真实身份,但猜测出朱枫赴台的真实目的不仅是和自己见面,应该还和一位更重要的高官潜伏者接头。
这时候的朱枫,哪里会知道马雯娟和蔡孝乾是同居关系?更不会知道蔡孝乾会在两个月以后被捕叛变。
因此,朱枫答应了蔡孝乾的请求,然后就请求王碧奎帮助办理。
尽管这时候的王碧奎不知道丈夫和朱枫的真实身份,但是“陈太太”经常来家和吴石商量生意的事,因此王碧奎根本没想到偷摸办理这件小小的私事会有巨大风险。
面对“陈太太”的请托,王碧奎答应了,并且安排聂曦到警务处去私下办理。
就在马雯娟的出镜证办理期间,出大事了。
1950年1月29日深夜,蔡孝乾偷摸回到泉州街的家中,准备把马雯娟接到自己的藏身地一起居住,结果就被蹲守的特务抓获。
这里多说一句,蔡孝乾的妻子在两年前就回到了大陆,于是他就通过欺骗的方式和马雯娟混到一起,当时蔡42岁,马雯娟16岁。
《悬崖》中周乙说过,“理论上没有人能扛得住敌人的酷刑,因此不能轻易相信一个被捕入狱的人。”
所以,当朱枫获悉蔡孝乾被捕的消息后,立刻报告了吴石。
吴石认为朱枫随时会有被捕的危险,就利用职权给她开了一张特别通行证,并且安排朱枫乘坐2月4日的军用运输机前往定海县,让她寻找机会坐渔船前往上海。
当时定海县还控制在国民党手中,这里距离上海只有220公里,没有直航的飞机和轮船,只能自己联系渔船偷渡。
![]()
蔡孝乾被捕后,特务在他身上搜到一张10元新台币,纸币上写着一个电话号码。
在一次接头中,为了方便紧急联系,朱枫就把女婿家的号码给了蔡孝乾,当时蔡身边没有纸,就顺手写在随身携带的纸币上。
果然还是周乙批评顾秋妍的话有道理:“每一个大的错误都是由多个小错积累而成。”
2月6日,当特务们根据电话号码的地址冲进朱枫女婿家时,她已经藏身定海县的一家医院之中。
此时的蔡孝乾还没有叛变,而朱枫也成功躲了起来。
这时候,吴石还是安全的。
但是,前期一个小的错误,在半个月之后突然就铸成了无法挽回的大错。
是的,朱枫委托王碧奎给蔡孝乾妻妹办理的出境证出事了。
蔡孝乾被捕之后,已经给马雯娟办理好的出境证在警务处无人领取。
这期间,有一个被保密局裁员到警务处的特务看到了马雯娟的出境证,立刻认出证件上的照片是大人物蔡孝乾的妻妹,于是就赶紧报告了谷正文。
此时此刻,正在无计可施的谷正文大喜,他很快就查到是王碧奎委托聂曦办的,于是就把王碧奎喊到保密局问话。
王碧奎没有经验,三问两问,就说出境证是陈太太让办的,而且还说“陈太太经常来家里见吴石。”
谷正文分析:陈太太住在女婿家,女婿家的号码写在蔡孝乾随身携带的纸币上;陈太太经常来家找吴石;陈太太委托王碧奎替蔡孝乾的妻妹办理出境证……
分析至此,傻子都能得出一个结论:蔡孝乾、陈太太、吴石三人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这个证据链一旦形成,比敌人前期对吴石仅仅是怀疑,又前进了一大步。
2月18日下午,大年初二,由于正值春节期间,朱枫苦苦寻找14天渔船也没有找到,最终还是被特务抓到了。
朱枫被捕后遭受酷刑,宁死不屈,一个字的秘密也没有说。
2月27日深夜,军警包围了吴石的官邸,吴石赶紧给周至柔接连打了三次电话,对方一直无人接听,吴石明白自己暴露了,立刻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
吴石被捕后,左眼被酷刑折磨失明,但他咬紧牙关,誓死不承认自己的潜伏身份。
一星期之后,蔡孝乾叛变,彻底交待了包括朱枫在内的400多名潜伏者,因此受到牵连入狱的多达1800人。
朱枫牺牲后第二年被评为烈士,她的骨灰在60年后回到祖国安置;
吴石牺牲后23年被评为烈士,他的骨灰在41年后回到祖国安置。
写到这里,早已泪湿双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