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毛主席在1967年1月13日曾推荐读三本书,分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机械人》和《淮南子》。笔者近日重看昔日读书札记,认为那是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深刻思考,有现实意义。存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存在?现代物理学发现,意识和存在不是互相排斥。客观世界应是两者互动,才比较接近相对真理。人类单靠主观感官来认识客观世界,其实并不全面。用文字语言、符号音影表达出来的东西,本身就有限制,构成认识障碍。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量子纠缠、平行时空、数字孪生、暗物质,以至中微子等方面的发现,证明纯粹唯物或纯粹唯心都不一定正确,因为不够“客观”;可是凭着“人类智慧+人工智能”目前的《融智》水平,人类对宇宙世界的认知还不能接近绝对的“客观”。
![]()
《机械唯物主义》作者是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强调物质世界的机械性和规律性。《机械人》作者是法国哲学家狄德罗,通过虚构的机械人形象,探讨人性、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反映启蒙时代对科学与哲学的思考。《淮南子》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西汉刘安主持编撰,内容涵盖道家、儒家、阴阳家等思想,强调自然规律与社会治理的结合。
为什么要把这三本书结合起来看呢?笔者个人认为,西方科技和哲学的一套理论有其不足之处,需要从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角度查找不足。但中华传统文化忽略了以科学实验的方法了解物质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当代的中国人要在发展科技的基础上,以道德伦理驾驭科技,才不会让科技(应用到军备竞赛)毁灭人类。迷信物质世界万能固然不对,单以精神号召尝试改变人性亦不可能。
所以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对抗机械唯物主义,要以人类智慧驾驭人工智能(机械人),要以儒道墨法、阴阳结合的哲学精神克服对物质、权力和财富(资本)占有的欲望追求。
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机械运动来解释。笛卡儿、霍布斯和拉美特利是这种思想的代表。笛卡儿提出 “我思故我在”,开创了近代“主体性”哲学。在自然哲学方面,他的“机械哲学论”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机械运动来解释。他提出旋涡宇宙论和血液循环学。霍布斯在《论物体》中系统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哲学的唯一对象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思想而独立存在的物体;一切事物存在于运动;运动本质上是物体的位移;一切事物均受因果必然性的制约,客观上没有什么偶然的东西,也不存在超脱因果必然性的 “自由意志”。拉美特利在《人是机器》中提出人类就是机器的命题,认为人的行为和思维都是肉体机械运动的结果,人的思维和意识只是大脑里面有机物质的属性。物质是第一位,精神从物质衍生出来。
![]()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笔者认为,杂家应该称做集家。《淮南子》以道家 “无为而治” 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儒家的仁政伦理、法家的制度规范、墨家的务实精神与阴阳家的大自然观,形成了兼容百家、归宗道家的独特体系。《淮南子》深入阐释 “道生万物” 的宇宙观,认为万物运行皆有自然规律,主张人类应该顺应规律而非强行干预。在治国理念方面,既提倡君主无为而治,又强调法治和礼治的重要性。书中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共工怒触不周山” 等古代神话,主要是靠《淮南子》这本书才得以流传后世。这些中国古代神话的共通点是人定胜天,物质固然可以改变精神,精神更可以生成物质。
笔者建议,《人是机器》可以和《机械人》互相参照阅读。《人是机器》的作者拉美特利是法国医生、启蒙哲学思想家,1747年出版。这本书宣扬无神论的机械唯物主义。他在书中以唯物主义立场,驳斥心灵是独立的精神实体的观点,论证精神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在自然观、认识论、社会历史观和伦理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初步的唯物主义思想。278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已成现实。中国已有很多介绍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的书籍,涵盖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系统设计、传感认知和仿真开发等方面。有关机器人发展史、机器人定义、机器人制作技术(包括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软件系统)、机器人设计方法等,已逐渐成为科普知识。系统感知开发涉及机器人各类传感器原理、实际器件硬件和各类软件代码。系统仿真开发涉及机器人仿真软件和操作系统,朝向《AI+机器人》的方向,以AI技术开发机械设计软件和控制设计软件。《AI+机器人》的发展,关系到HW(human wisdom)和AI之间的互动;笔者早前介绍融智学时已经谈论过,不再重复。
毛主席推荐的三本书,笔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听说过,一直没有机会弄懂有何深意。近年有较多机会读书,做过札记。近日结合当前科技自主创新的潮流重读,现在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
![]()
《淮南子》探讨宇宙生成、自然规律、社会治理及人性修养;主张“清静无为”,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结合神话传说和科学观察,令人脑洞大开,思想变得自由。反之,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运动完全由机械力决定,否认超自然干预,认为用力学原理就可以解释一切现象,这种理论现在已经过时。例如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强调物质的第一性,忽视辩证法,那是谬误。事物不可能是孤立的、静止的。《机械人》探讨机械论与生物学(生命现象)的关系,是主观论述,貌似唯物,其实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乏对矛盾论和发展论的动态分析。海格尔的《宇宙论》论述宇宙运行的机械规律,已被20世纪的物理学家彻底推翻。他们改变了人类对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认知。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将引力解释为时空弯曲。他的质能方程和光电效应理论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玻尔提出原子模型,解释了原子光谱的离散性。居里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开创了对放射性研究的领域。费曼发展量子电磁动力学,简化了量子的量化计算。霍金研究黑洞辐射,提出无边界宇宙扩大模型,推动了宇宙学理论发展。普朗克提出一套完整的量子理论,开创了量子力学先河。杨振宁和米尔斯(1954年)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研究自然界四种相互作用(电磁力、核弱力、核强力、万有引力)的基本理论,以一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表述,构成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
毛主席与杨振宁见过一次面;1973年7月17日在中南海。周总理和周培源陪同。根据公开资料,见面当天毛主席询问质子是否可分、光子的性质是什么等物理学前沿问题。毛主席引用庄子“一尺之棰”的说法,阐述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毛主席称赞杨振宁“还很年轻,可做更大贡献”,并幽默地回应杨振宁祝福他“万寿无疆”,认为“这话不科学。”
笔者近日细想毛主席推荐的三本书,结合当世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不禁感慨万千,总结出初步心得如上。本文结束前,恭录毛主席1964年的《贺新郎·读史》如下。“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