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国A股开盘仅剩两天,海外市场已陷入一场诡异的“混乱派对”:日本国债收益率创下历史新高,美股在AI狂潮中“笑着害怕”,金价逼近4000美元大关却难寻基本面支撑。这场被定义为“高杠杆下的礼貌疯狂”的行情,与仍在“讲逻辑”的中国市场形成鲜明反差。当全球资产定价体系遭遇冲击,当情绪接力取代价值判断,中国市场的开盘将成为观察全球金融错位的关键窗口,也考验着每一位投资者的定力与眼光。
![]()
一、日债风暴:全球廉价资金时代的终结信号
10月以来,随着高市早苗上台引发的政策转向预期,日本债市的剧烈震荡成为搅动全球市场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3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飙升至3.2%以上的历史新高,彭博长期日本国债美元对冲指数今年已下跌逾7%,让前7个月创纪录投入9.3万亿日元的海外投资者遭遇重创。这绝非简单的“地方事件”,而是全球资产定价逻辑崩塌的强烈信号。
日本债市动荡的根源,在于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难以为继。长期以来,日本央行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YCC)政策强行压低利率,成为全球廉价资金的“水龙头”。但当通胀从暂时性转为常态,市场对央行政策的信任彻底动摇,开始按基本面重新定价风险。更致命的是,海外投资者的“踩踏式”离场形成恶性循环——美元对冲头寸的缩水迫使资金止损出逃,进一步推高收益率,而日本政府高负债背景下的发债压力,更让这场抛售潮雪上加霜。
对全球市场而言,日债风暴的连锁反应才刚刚显现。作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日本资金长期通过“借日元投全球”的套利模式流向各国资产。如今这一模式瓦解,可能引发日本资金大规模回流,冲击美国国债、欧洲债券乃至全球股市的稳定。就像项昊宇所言,这不是市场噪音,而是超宽松时代终结的阵痛,全球金融市场都要为过去的货币盛宴买单。
二、美股狂欢:AI泡沫与恐慌情绪的诡异共生
与日债市场的恐慌形成对比的是美股的“分裂式行情”。道琼斯指数微跌0.14%,标普500指数微涨0.36%,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71%——表面平淡的涨跌背后,藏着一场极致的AI狂欢与深层的市场焦虑。
AMD与OpenAI的芯片供应协议成为引爆行情的导火索。消息宣布后,AMD股价单日暴涨37%,不仅贡献了当天标普500指数一半的涨幅,更带动半导体指数SOX飙升4%创下历史新高,AI芯片概念篮子涨幅高达5.3%。这种单点驱动的暴涨模式,暴露了市场的非理性狂热——投资者明知板块过热,却仍抱着“再赌一把”的心态入场。历史经验早已证明,此类泡沫从不会被“泡沫论者”戳破,只会在最亢奋的瞬间突然自燃。
更诡异的是市场情绪的分裂:标普500指数连涨五天,衡量市场恐慌程度的VIX波动率指数居然同步连涨五天。自1990年VIX指数诞生以来,这种“股价涨、恐慌涨”的组合从未出现过。这背后是投资者的集体矛盾——既怕错过AI带来的短期收益,又对行情可持续性充满怀疑,陷入“笑着害怕”的尴尬境地。这种情绪分裂的行情,恰恰是市场脆弱性的体现,看似热闹的狂欢实则暗藏杀机。
三、黄金狂奔:信仰接力撑起的“非交易行情”
在债市恐慌与股市分裂的双重背景下,黄金成为资金避险的“避风港”,现货金价逼近4000美元大关,自2025年1月特朗普上台以来累计涨幅已近45%,创下1979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但这场金价狂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交易行情”,而是典型的“信仰行情”。
所谓“信仰行情”,本质是心理预期的接力游戏。旧资金因获利了结退场,新资金却因对风险的担忧在更高位置涌入,推动价格脱离基本面持续上涨。支撑这种信仰的,是多重风险因素的叠加: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反复摇摆,加剧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美国政府停摆危机让经济数据发布延迟,给美联储政策路径蒙上阴影;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持续施压导致降息落地,美元走弱使黄金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正如“新债王”冈拉克所言,连金矿商也加入动量交易,意味着散户投资者开始跟风,行情已进入情绪主导阶段。
机构对金价的乐观预期更放大了这场行情。高盛预测极端情况下金价可能达到5000美元,摩根大通、瑞银等机构也纷纷上调目标价,认为美联储进一步降息、地缘风险升级等因素将持续支撑金价。但必须警惕的是,信仰终究需要基本面支撑,当信心“烧干”的那一刻,这场非理性的上涨随时可能逆转。
四、错位窗口:中国市场的逻辑坚守与挑战
当全球市场陷入“被动狂欢”,中国市场成为少数仍在“讲逻辑”的孤岛。这种错位既源于市场结构的差异,也来自估值体系的成熟。A股与港股的投资者更关注企业盈利、宏观经济基本面等核心要素,尚未出现海外市场那种纯粹由情绪和政策预期驱动的极端行情。
但中国市场的开盘注定无法独善其身。日债风暴引发的全球资金流动,可能通过港股通等渠道影响A股流动性;美股AI板块的剧烈波动,会传导至国内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相关产业链;而金价上涨反映的全球避险情绪,也将影响A股黄金板块的估值逻辑。更重要的是,全球资产定价体系的紊乱,可能让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重新评估。
对投资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方面,要警惕海外市场波动的传导效应,避免盲目跟风追高;
另一方面,也可借助这种错位,布局被低估的优质资产。
毕竟,当情绪退潮后,真正有价值支撑的资产终将回归合理位置,而“讲逻辑”的市场终究会获得更稳健的回报。
五、结语:狂欢落幕时,理性者方能幸存
全球市场的“礼貌狂欢”看似热闹,实则暗藏着巨大的风险。日债风暴揭示了货币宽松退潮的代价,美股分裂暴露了情绪主导的脆弱,金价狂奔凸显了信仰替代逻辑的危险。这些混乱的背后,是全球金融市场长期积累的矛盾总爆发。
国庆假期过后,中国市场的开盘,不仅是观察全球错位的窗口,更是对理性投资理念的检验。在这场“高杠杆下的礼貌疯狂”中,投资者或许可以短期参与,但必须牢记“随时准备下车”的警示。当狂欢落幕,那些坚守逻辑、关注价值的投资者,才能在市场回归理性时站稳脚跟。毕竟,金融市场从来没有永恒的狂欢,只有永恒的规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