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冬的清晨,急诊室的大门再次被推开,一位52岁的王叔叔,身体微胖,面色苍白,双手紧捂胸口,被家人搀扶着急匆匆赶来。他的气息急促,眉头紧锁,只能断断续续说出“胸口剧痛、喘不上气”。医生经验丰富,迅速判断出:这是急性心梗的典型表现。
就在不到三天前,科室刚刚抢救过一位年仅40岁的办公室白领,同样突发胸闷、疼痛,没想到心梗在如今变得如此高发且“年轻化”。让人更加警觉的是,急诊科数据显示,刚过去的11月到12月,来院的心梗患者人数比上月猛增了71%,比去年同期暴涨了两倍。难道,心梗已经成了新“流行病”?为什这么多“看起来没问题”的人,会突然倒在家中、办公室里?看似健康的背后,或许隐藏着你未曾留意的危险信号,而其中4个关键救命步骤,真能争分夺秒保住生命。尤其是第3步,很多人总会忽视。
![]()
也许你一直觉得,“心梗”离自己很远,是老年人才怕的病。但事实上,如今的急诊室里,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也屡见不鲜。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警示:我国心梗患者中,45岁以下人群已占15%以上。今年秋冬,不止中老年人,职场白领、肥胖者、高压一族都在被心梗悄悄“盯上”。为什么心梗高发、越来越年轻化?究竟什么样的人最危险?又该如何救自己一命?
今天这篇文章,将带你读懂心梗暴增背后的真相,还会教你黄金4步自救法,关键时刻能救命!最后,还给你详细防控建议,如果不想让心梗找上门,记得一定看到最后。
“为什么最近医院的心梗患者越来越多?”王叔叔的故事不是个例,而是众多“危险群体”共同的缩影。据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公布,去年12月心梗患者是11月的两倍,比前一年竟然多了200%。这种“井喷”不仅因秋冬气温骤降,更与这些高风险人群相关:
肥胖、血脂异常人群最危险。2023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35~55岁心梗患者中,近七成(68.5%)为超重或肥胖者,远超高血压和吸烟人群。脂肪堆积让血管壁“小管道”变狭窄,血流变慢,“管道”一旦堵住,心梗就找上门。
![]()
不健康饮食、久坐少动的现代人。快餐、外卖高油高糖,久坐缺乏运动,这两大习惯正在“谋杀”心脏健康。现代职场青年和中年人,外卖成主食、健身变奢侈,每天坐六小时以上,心梗风险会增加26%以上。
压力大、加班拼命的“高压”族。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长期熬夜、应酬,体内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升高,心跳变快、血压波动大,心血管负担骤升。
吸烟、饮酒上瘾人群。烟草、酒精就是“炸弹”,让血管受损,心肌易缺血。
有数据显示,如今心梗不仅仅是“老年病”,甚至三四十岁青年成为急救室的常客。尤其肥胖、三高、吸烟以及家族有冠心病史的人,都是重点“高危人群”。
多数人以为心梗只会剧烈胸痛,但现实远比想象复杂。实际上,心梗发作时往往有4种“预警”疼痛, 但总有人因为误判而耽搁黄金救治时间。
胸部剧烈疼痛。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感、紧绷、灼烧感。持续时间可超15分钟,休息和含服普通药物都难以缓解。
![]()
放射性疼痛。疼痛会“蔓延”到左肩、左臂、背部、颈部、下巴、甚至上腹,有人可能只觉得左臂酸麻或者颈部、背部隐痛。
不典型的牙痛、咽喉痛。有些患者根本没有胸痛,而是自觉牙齿或喉咙疼痛,若伴有气短、出汗、恶心呕吐,务必警惕。
上腹部疼痛,易误当胃病。剑突下的腹痛,与普通消化道疼痛不同,不会因进食热敷而缓解,反而逐渐加重。
请记住:心梗救治的黄金时间仅90分钟!拖延一分钟,心肌死亡面积便可能增加1%。大力提醒,如有上述疼痛须立刻警觉,尤其很多男性与高龄、肥胖者,常见“沉默型”或“不典型”症状,千万别自以为小问题。
心梗发作时,每一刻都是生死时速。如果你或家人突感上述症状,请务必牢记这4步,其中第3步最易被忽略,但至关重要。
![]()
立即停止活动、平躺休息:切勿剧烈走动或强行忍耐。保持平躺、安静休息,有助减轻心脏负担,防止病情加重。
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越快联系急救,存活率越高。描述患者情况、“疑似心梗”,并将确切地址、症状清晰告知接线员。家属勿试图自行送医,避免途中出现心脏骤停无人抢救的尴尬。
持续关注生命体征,准备速用药物:随身若有心血管疾病药物(如硝酸甘油),遵医嘱用药。若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立刻进行心肺复苏(CPR)“黄金4分钟”内抢救大大提升生还概率。这一步很多人不会,却常常决定生死。
保持冷静,配合急救直到专业人员到达:不要随意搬动或喂水进食。抵达医院后,积极配合医生紧急救治,家属要第一时间签署医疗同意书,莫再延误后续抢救!
有研究证明:在心梗发生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患者死亡率可降低50%以上!千万别觉得只是“小毛病”就忽视呼救,每年有近半数心梗患者因延误最佳救治时机错失生机。
心梗不是不可预防,改变生活习惯、定期体检、警惕高风险是护心“硬道理”。
![]()
饮食清淡、均衡,远离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蔬果、全谷物、瘦肉,规律三餐,绝不暴饮暴食。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每天快走、慢跑、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运动强度以“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
戒烟限酒,管控“三高”。一支烟、一杯酒,就是心梗的“引爆器”,控制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糖,是每个人的首要任务。
定期心血管检查,有家族史者更要重视。尤其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及高危因素人群,每年至少一次心脏和血脂检查。
学会减压,保证睡眠。用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缓释压力,规律作息让心脏好好“休息”。
医学共识认为,防治心梗需要从生活点滴入手:饮食、运动、戒烟限酒、检测健康,都是守护心脏的金钥匙。从今天起,保护心脏,从每一次清晨锻炼和每一顿健康饮食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