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吴之理
吴之理,原籍安徽省泾县茂陵乡。1915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父亲吴子章,南京金陵大学神学院毕业,后经商破产。母亲黄翠玲,中学毕业,在幼儿园任教过。1931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同年考入圣约翰大学预科。1932年转入国立上海医学院。
1937年7月,吴之理和同班同学、恋人章央芬一起前往南京实习,吴之理被分到南京鼓楼医院。10月下旬,他们一起撤退到汉口。到达汉口后,吴之理和同船的另外2名男生郑廼光、戎和卿加入红十字会救护队,进入国民党第一重伤医院工作。章央芬随中央医院继续转移到长沙。此时,国民党军医处长邀请吴之理和郑廼光、戎和卿去宜昌国民党军医院任少校军医,许诺月俸135元。但因为在重伤医院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他们都没有答应。
![]()
1939年夏,吴之理在运动会上跳高。(叶挺摄)
1937年12月,新四军军医处处长沈其震来到汉口,为即将成立的新四军招募医务人员,在红十字会救护队的名单上看到吴之理等3个人的名字,遂找到重伤医院邀请他们赴新四军工作。吴之理随沈其震拜见时在汉口的叶挺军长,为叶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当即表示参加新四军。1938年1月上旬,吴之理随新四军军部到达南昌,看到新四军军风威武,军纪严明,为自己能够参加这支队伍而自豪。他迫切希望恋人章央芬也能到新四军来,经首长同意,吴之理到长沙将章央芬接到南昌参加了新四军。到南昌后,吴之理任新四军军医处药材科科长兼外科主治医生。1939年7月,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军医处处长。1940年4月到上海红十字会医院外科进修。其间为军部购买药材,协助从皖南事变中突围的干部通过党的地下组织送往苏北。
![]()
1941年12月下旬,吴之理和章央芬在上海结婚照。
1941年12月下旬,吴之理和章央芬在上海结婚,婚后不久他们即返回苏北新四军军部,任新四军卫生部医师兼华中医学院教育长。1943年,吴之理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新四军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卫生部部长。期间,首创全军最早的铅印杂志《先锋医务》,为第三师培训大批业务骨干。1945年9月解放淮阴时,第三师千余名伤员2小时内全部入院,3天内全部手术完毕,伤死率仅为2.5%。当年,苏北流行黑热病,造成大批病人死亡。人们无钱医治,只有用“跳大神”等巫术来救命。吴之理组织领导在第三师专门成立黑热病疗养所,设有40张病床,一年多时间内治愈上千名病人,被人们誉为“神医”。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之理随部赴东北,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师卫生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兼医院管理局局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中心医院院长。
![]()
1947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卫生队合影。二排左五为吴之理。
新中国成立后,吴之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长。在朝鲜战场上,吴之理把早期手术率提高到50%(18万人次),组织将国内鲜血送到作战前沿军、师使用,组织将百万伤病员安全后送回国。1954年回国后,吴之理任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创办了全军第一个上海急诊外科医院和第一个原子医学研究室。他坚决执行党对待知识分子的政策,对老教授们倍加尊重,亲自将李宝实、屠开元、马永江、林文秉、李瑞琳、胡志远等一大批赋闲在家的知名教授请进学校任教,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发展建设积蓄了一笔宝贵的财富。1957年反“右”时,他冒着自己被打成“右派”的风险,挺身而出保护老教授们。1959 年,吴之理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0年,任总后勤部科技部副部长。1962年,任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他亲自乘战斗机体验飞行员感受,提出机场是空军卫生工作的重点。1978年8月,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顾问。
吴之理撰写、翻译了大量医学专著。出版了《吴之理医学文集》《军事医学大辞典》《医学全科通览》等著作,主编《抗美援朝战争卫生工作总结》,主译《创伤外科学》。
1955年,吴之理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了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85年,吴之理离职休养。退休后著有《吴之理医学文集》和《一名军医的自述》。
2008年8月22日,吴之理在北京逝世。(据童来喜等主编《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未授将衔的军以上干部》等改编。)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