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一味抱持旧观念的人,往往会对动物使用工具这一现象忧心忡忡。但实际上,随着对这一领域了解的逐步深入,这种担忧会渐渐消散。
![]()
黑猩猩堪称动物界使用工具的 “老手”,它们利用石头的历史源远流长,尽管确切起始时间难以精准考证。在黑猩猩群体中,石头的借用与归还屡见不鲜,这展现出它们独特的社交与工具使用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石头并非巴拿马猴子的专利。
![]()
众多地区的灵长类动物都掌握了这一技能。在象牙海岸的茂密雨林中,考古学家发现了 4300 年前黑猩猩使用过的石器。
直至今日,当地的黑猩猩仍娴熟地运用岩石,将水果和坚硬的贝壳粉碎,获取其中的美味。大胡子卷尾猴也毫不逊色,它们常借助石头工具砸开坚果,挖掘深埋地下的块茎。
![]()
长尾猕猴同样善于用石头砸开贝类,享受鲜美的食物。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灵长类动物群体彼此独立,却不约而同地发展出了使用石头的行为,这无疑彰显了动物在生存需求驱动下的智慧。
![]()
不仅灵长类动物,非灵长类动物中也不乏工具使用的高手。海獭在捕食时,会巧妙地利用石头砸开贝类、螃蟹等硬壳动物,获取其中的营养。一些鸟类也展现出了类似的智慧,它们用石头砸开蛋壳,享用里面的蛋液。
达尔文对此有着深刻的洞察,他的名言 “自然无飞跃” 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渐进性。
他坚信,人类所具备的各种行为,其原型必然能在自然界其他动物身上找到踪迹。在他看来,人类与动物之间并非存在着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过往人类曾自认为某些特质独一无二,但动物学家在大自然的广阔舞台上,逐一找到了这些特质的原型。
就拿巴拿马猴子使用石头来说,其实它们早就掌握了这一技能,只是动物学家近期才有所发现。而且,除了巴拿马,其他地方的猴子同样会用石头敲碎贝壳,满足生存需求。
人类不应陷入自我中心主义的误区,认为自身掌握的技能,其他动物无法触及。
但同时,也无需因动物使用工具而妄自菲薄。动物使用工具的行为仅仅是原型,要从简单的工具应用转变为完全依赖技术生存的动物,虽非绝对不可能,但其难度堪比从地狱仰望天堂。回顾人类数百万年的演化历程,许多动物在同样漫长的岁月里也在 “玩石头”,可它们并未进化成依赖技术生存的物种。究其根源,在于它们所处的环境与人类祖先演化的环境存在巨大差异。
1960 年,人们对人类的定义是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动物(考虑到社会分工,多数人只需会使用工具即可)。
![]()
然而,珍・古道尔博士在坦桑尼亚贡贝国家公园观察黑猩猩时,目睹了令人震撼的一幕:两只黑猩猩剥下小树枝,去除叶子,稍加咀嚼后,将其作为工具伸进白蚁巢穴,钓出白蚁享用。这种行为并非与生俱来,小黑猩猩需要长时间旁观成年黑猩猩的操作过程,并不断实践,才能熟练掌握。这一发现,如同拉开了神秘帷幕的一角,开启了人类认知动物使用甚至制造简单工具的新篇章,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的定义。
![]()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非人类创造工具并运用其完成任务。面对这一惊人发现,古道尔的导师,著名古人类考古学家路易斯・利基博士感慨道:“现在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工具,重新定义人类,或接受黑猩猩作为人类。” 这一戏剧性的回应,引发了学界的深刻反思。
这一重大发现,迫使哲学家和人类学家重新评估工具在动物界的使用状况。事实上,工具的使用在动物界远比我们原先想象的更为普遍。众多不同类型的动物运用各种工具获取食物、水源,或用于自我梳理、自我保护等。
![]()
在动物使用工具的行为中,获取食物是最为常见且至关重要的用途。毕竟,获取食物关乎生死存亡,动物们为此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许多食物获取工具都源自木棍。例如,黑猩猩用棍子粉碎水果,还会将木棍改造成原始的长矛,捕杀丛林婴猴。它们将长矛插入丛林婴猴可能栖息的空洞,成功完成猎杀。一些灵长类动物则用棍子收集蜂蜜。仅苏门答腊红毛猩猩就被观察到能使用多达 54 种工具猎捕昆虫或偷取蜂蜜。
红毛猩猩在自我保护方面也独具匠心,它们发明了一种特殊的 “哨子”。
当面临潜在捕食者的威胁时,红毛猩猩会从树枝上剥下树叶,放在嘴唇上吹出吱吱声,以此威慑捕食者。体型较小的红毛猩猩通过这种方式,能发出较大声响,增强自身的威慑力。在苏门答腊岛,部分红毛猩猩还会用树叶制作 “手套” 或 “座套”,防止被多刺的树木和水果刺伤。
野生倭黑猩猩则会举起树叶当作遮阳伞或雨伞,巧妙应对不同天气。2005 年,人们首次观察到一只大猩猩用棍子测量水的深度,寻找安全的行走路径,毕竟猩猩类动物大多不会游泳。
![]()
黑猩猩的生活习性也颇为有趣,它们会用树叶擦拭屁股。在野外观察黑猩猩时,有时能看到树叶在空中飘落,那是黑猩猩在巢中排便后擦屁股的场景。红毛猩猩和黑猩猩还会用树叶当作餐巾,擦拭脸部。更为特别的是,一些雄性和雌性红毛猩猩拥有性玩具,用于自慰时增强快感。
谈及动物使用工具,再反观人类的石器时代,会发现两者存在巨大差距。所有使用石头的动物,如猴子和黑猩猩,目前仅停留在直接利用现成石头作为简单工具的阶段,这仅仅是工具使用的原型,与人类的石器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
人类的石器时代可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一是智人直系原始祖先和近亲人类所处的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长达数百万年;二是智人诞生后的新石器时代(大约数万年前开始),这一阶段堪称人类的认知革命,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技术大爆炸时代。
新旧石器时代的差异,犹如步行与乘坐火箭般悬殊。
而当前其他动物使用石头工具的水平,甚至不及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直系祖先或旁系亲属。
![]()
以中国辽宁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例,出土的各种石器并非普通石头,而是经过精心加工的一整套生产工具。这些石器在形状设计和材质选择上都颇为讲究,并非任何石头都适合加工成石器。
新石器时代相较于旧石器时代,有着显著的特征。
![]()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相似性,虽都经过加工,且已出现工具分类,但相对较为简单。而新石器时代的一大突破在于出现了制造工具的工具,且材质不限于石头。制造工具的工具,无疑是人类技术发展的一大飞跃。
![]()
从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来看,只要人类不自我毁灭,不主动让出生态霸主地位,其他物种很难有机会踏上进化为技术动物的道路。使用工具并非罕见之事,但要成为离开工具就无法生存的动物,谈何容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在工具使用上取得进步,往往需要放弃一些原有的生存优势。而在没有特殊环境压力的情况下,这种改变很难自发产生。
生物进化具有短视性,每一次进化都追求即时的净利润,不存在先亏损后盈利的情况。
在生物进化的游戏中,每一轮都必须获胜,一旦失败,携带突变基因的个体将迅速被淘汰。
只要人类作为霸主,占据着世界上大部分生存资源,地球上便很难再出现第二种技术生物。因为进化为技术生物需要极为特殊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有助于技术进步的基因突变,即便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害,也会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