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湖南的经销商誓师大会照片在网络上疯传。
照片中,“晶弘空调”的标语格外醒目,经销商们士气高昂,准备“大干一场”。
互联网上都说,格力正大规模调动渠道资源,全力推进其子品牌“晶弘”空调,主攻2000元以下市场。这一动作被业界解读为格力在营收逆势下滑后的绝地反击。
沉默中的爆发:格力为何此时打出“晶弘”这张牌?
“格力终于坐不住了!”一位网友如此评价。格力最新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出现逆势下滑,这一信号显然刺痛了管理层。曾经空调行业的老大,如今不得不放下身段,加入价格战的混战。
此前,格力对晶弘空调的定位一直含糊其辞,对外仅表示是“工程机”。而如今,局势已然明朗:晶弘将成为格力征战低价市场的先锋部队。
不仅线下渠道全面铺货,京东、天猫和直播平台也都将同步推进。
更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中央空调多联机、风管机也将全线参与竞争。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区经销商透露:“与以往压货遭抵触不同,这次商户们异常支持。”从流出的海报可以看到,经销商们口号整齐划一,准备打好双十一这场关键战役。格力此次的决心可见一斑:晶弘品牌不仅要参战,而且要打一场全面的价格战。
![]()
网友质疑格力除了空调,还有什么?
消息一出,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这是格力面对市场的务实之举,而批评者则质疑格力已迷失方向。“格力现在除了空调,其他产品线都不温不火。”
这条评论在相关新闻下获得了高赞。
确实,尽管格力近年来大力发展冰箱、小家电等产品,但在消费者心中,格力依然等同于空调。这种品牌认知既是对格力空调质量的认可,也反映了其多元化战略的困境。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分享了他们的体验:“格力的电风扇还不错,但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一大截”。这些评价反映了格力在多元化过程中面临的产品力不足问题。
更有人直言:“董明珠个人热度太高,掩盖了格力的产品问题。”近年来,董明珠的个人形象与格力品牌深度绑定,这种策略虽然提高了品牌曝光度,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董明珠的争议:个人品牌是把双刃剑
从“与雷军的十亿赌约”到“给员工分房”,从“批评年轻人只关注收入”到“孟羽童离职风波”,董明珠始终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心。
在知乎上,“如何评价董明珠”的话题有超过千万的浏览量。
高赞回答呈现两极分化:一方称赞她是中国制造的脊梁,另一方则批评她管理方式过于“家长制”且与时代脱节。尤为引发争议的是格力在营销方式上的一些尝试。
从董明珠亲自带货,到孟羽童的“接班人”营销,这些活动虽然收获了流量,却也引发了不少质疑声。“格力是不是变成了网红公司?”这样的疑问在消费者心中萦绕。
![]()
格力目前面临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共同难题。一方面要维持高端形象和价格体系,另一方面又要应对来自二三线品牌的价格战冲击。美的、奥克斯等竞争对手早已在性价比市场布局多时。
美的旗下的华凌空调在2000元以下市场已经占据了可观份额,而格力直到现在才下定决心全面迎战。“格力就像个老贵族,既放不下身段,又不得不应对新贵的挑战。”一位行业观察者如此比喻。格力在空调技术上的积累无人质疑,但在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和价格策略上,却显得步履蹒跚。更为深层的问题在于,空调市场整体已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当
大多数家庭已经拥有空调后,销售增长必然放缓。这也解释了为何格力急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但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价格战一旦开启,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都将被压缩。然而,商场如战场,容不得太多情怀。面对逆势下滑的营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力不得不应战。晶弘空调的全面推出,既是格力的自救之举,也是这个空调巨头对市场现实的最终妥协。空调行业新淘汰赛开启
对于董明珠和格力而言,晶弘之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