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电池新规掀风暴:手机厂商的“遮羞布”被撕了!
![]()
欧盟正式宣布:2027年起,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手机,必须配备用户可自行更换的电池。消费者普遍支持这一政策回归,认为可换电池是实实在在的便利。但热议随之而来:如今手机后盖多为精密玻璃材质,甚至贴膜都少见,如何平衡“可换电池”与“精致设计”?更多人担忧:厂商是否会通过限制硬件性能、软件流畅度等“软手段”变相维持“计划报废”?该政策具有风向标意义,业内预测中国跟进只是时间问题。
热点评论:
欧盟这一刀,扎得又狠又准!表面是强制“可换电池”,实则是撕下科技巨头“计划报废”的遮羞布。当厂商用胶水粘死电池、用玻璃后盖筑起高墙,美其名曰“轻薄”“防水”,骨子里不过算计着:让你2年一换!
网友的担忧太真实——玻璃后盖与可拆卸本就是设计死敌。厂商真会为“用户便利”放弃华丽外观?怕不是转头就搬出“防水等级下降”“结构脆弱”等说辞,把责任推给“环保法规”。更阴险的在后头:若悄悄给可换电池手机“降频”、限制系统更新,消费者岂非哑巴吃黄连?
这哪里是技术难题?分明是利益博弈!当“易维修”动了“高利润”的奶酪,巨头们定会百般阻挠。但欧盟开了第一枪,全球监管浪潮已至。中国消费者苦“电池短命”久矣,政策跟进势在必行。
华强北或成最大赢家?别急!若厂商真心尊重用户,就该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模块化方案。否则,当“深圳速度”撞上“欧盟新规”,山寨创新分分钟教大厂做人。这一仗,赢家必须是消费者——我们配得上不交“智商税”的手机!
一句话总结: 可换电池回归是消费者主权的觉醒,但玻璃后盖和性能限制的担忧直指厂商的“伪创新”本质。这场博弈,消费者拒绝再做“计划报废”的韭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