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高官直言,想从美国GPS转用中国北斗(环球网援引伊朗媒体报道)。
想换北斗的原因干脆直接:1,近年来频发GPS故障。2,国家战略安全需要。
当然,不仅仅是伊朗有此想法,很多受到战略胁迫的国家都有换导航系统的想法。
在亚太和非洲,北斗已基本完成对GPS的替代。
GPS目前的全球用户大约60亿,从0用户到60亿,用了30年。
北斗目前的全球用户大约20亿,从全球启用服务到20亿用户,用时5年。
北斗的用户增速,让GPS感到压力山大。
事实上,全球导航系统的竞争对决,折射世界格局巨变。预示着未来30年全球的4个发展趋势。
趋势一:围绕导航开展的系列芯片科研带动的是万亿级规模市场。
在GPS时代,全球的手机,车载中控,工农业设施的导航芯片,全部按适配GPS的标准制造。
北斗时代加速到来,仅去年,搭载了北斗导航芯片的手机全球出货量就是2.5亿台。按照这个增速,用不了20年,全球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终端将搭载北斗导航芯片。
通过不同的导航定位系统来引导用户适应新的终端,培育用户习惯,将直接带动中高端制造业整体升级。
以北斗为牵引,可以通过围绕导航精度和周边辅助,多维深度开发,让北斗切入全世界普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导航领域芯片及周边服务软硬件开发的深度参与者和规则制定者。
趋势二:围绕导航区分国家间的战略合作紧密程度。
在GPS的时代,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受到过导航突然“失灵”的威胁。
比如,2025以伊冲突中,伊朗的GPS功能受限,严重干扰正常的军事还击。
波罗的海的确因为紧张局势,频繁出现民航政要的专机GPS异常信号。
黑海地区的多艘船只的信号被干扰威胁。
在亚太和非洲地区,选择北斗的国家很多,目前使用体验良好,安全稳定可靠,为北斗在其他地区的拓展提供了口碑支撑。这也是伊朗官宣有意将GPS转为北斗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在东盟,上合,一带一路沿线,必然有更多国家接入北斗导航。
未来各国使用哪一种导航系统,也可能成为国与国之间是否有深度战略联系的标识之一。
趋势三:导航牵引其他高端制造业全球布局。
导航的价值绝非局限“指路”的功能。事实上,在国际产业体系中,导航已经深度嵌入各行各业。没有稳定的自主掌控的导航系统,中高端制造业是不安全的,也是走不长远的。
比如,C919大飞机,目前已经商飞,它的导航系统就是北斗。北斗在全球市场使用的成熟度和占有率,将直接影响到大飞机的市场信誉和安全口碑。导航系统成熟度高,市场占有率高,也将直接影响大飞机出海国际市场这件大事。
比如,中国的造船能力至少排进世界前三。自研自造的大邮轮或其他大型货轮,植入的也都是北斗导航,也是对北斗导航系统在茫茫汪洋中导航精准度和安全稳定程度的考验。这需要积累多年的大量的实际使用数据后,整个导航系统才能变得越来越安全可靠。北斗是否给力,是否会被其他有害信号干扰,是否能持续稳定的提供精准安全的导航服务,事实上也影响到国产大船输出到国际大市场。
还有智能新能源车等正在大量出海的耐用消费品,也都植入了北斗导航系统。这些贴地的消费品在世界范围内被使用的同时,也是将北斗系统锻造成更为可靠和周密的全球领先导航系统的数据“喂养”。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拥有自主完备安全强大的导航系统对整个中高端制造业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都是强有力的保障。
趋势四:智能时代,导航的功能将进化得更为强大,导航成熟度决定智能设备能发展得多深。
未来30年,智能时代加速降临。各行各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航作为重要的世界级基础设施,其重要性和功能作用更加凸显。
智能驾驶,没有导航和地面物联系统的高精度配合,是不可能实现的。
智能驾驶的实现,其实就是智能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使用场景的预演。未来的智能机器人或者智能体工具,全部都要依赖强大的导航和地面基站系统才能工作。
在机器人的世界,导航不仅是它们的眼睛,也是它们的“小脑”。
同时,未来的世界,将没有秘密存在。因为导航作为“天眼”,将把世界一切信息尽收眼底。
未来的导航,大概率会将空中“看到”的信息和地面各种摄像头和地面感知设备的信息搜集到一起,通过云计算系统高速运算后,给所有的人类和所有的智能体工具,提供实时的,高精度的各种“向导”和决策参考。而不仅仅是今天的“导航指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