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看似普通的C-130运输机在巴尔干半岛的上空打开了尾舱的门同时,里面的那一大块重达4吨的巨型炸弹的突然投下,无疑将传统的空袭的规则给彻底地改写了。
![]()
如今塞尔维亚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款超级的航空炸弹,它的设计就明显的体现了对深层的掩体与战壕的体系的针对性,其爆炸的威力几乎可以瞬间将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都铲平了。采用其模块的精巧设计手段,不论何种具备货运托盘的运输机都可将其作为战略的轰炸平台。
其超前而巧妙的设计使其的威力大大增强了。采用对其精心的设计——其弹体的低阻的气动外形加上尾部的可折叠的翼套件手段,使得它脱离运输机后能稳稳的滑翔达30公里以上的远距离。基于其先进的炸弹引信系统,该设备不仅能够顺利地穿透3米的厚实的钢筋混凝土的防护层,就在内部的最关键的目标上引爆,发挥出最大的破坏力。
![]()
其独特的设计不仅能与北约标准的463L的货运托盘“无缝”地兼容,还能通过简单的固定就能装入C-130、C-17等运输机,通过其先进的降落伞的稳定系统就实现了对目标的精准空投。通过对其所掌握的多型导弹的高效的打击组合的巧妙的编组与运用,塞尔维亚就基本具备了战略级的打击能力而不必大规模地采购专用的大型的战略级的轰炸机了。
其爆炸的作战效能堪称惊天一击。通过4吨的高强炸药的爆炸所产生的巨大的超压的冲击波,对地下的一些重要的指挥所、武器库等坚固的目标都能有效地摧毁一空。
![]()
而其配的燃料空气炸药的选用就可在爆炸的瞬间将直径300米的范围内的氧气全部都耗尽,特别对清除坑道、复杂的战壕体系内的有生力量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其名的“地王炸弹”就能凭借一枚单枚的“子弹”就能制造出深达10米、直径达40米的“弹坑”,更能引起相当于里氏3.5级的地面震动,真可谓一炮惊三界了。
而其根源正取之于现代战场的防御工事的不断的进化中。近几年来,各国都纷纷将重心转向了地下防御的设施的建设,尤其在乌克兰的战场上也初现了以多层的战壕体系作为主要的防御体系的趋势,也从侧面间接的又一次的证明了传统的航弹的防御效果都的有限性。
![]()
借助对实战的深入剖析,塞尔维亚的军工企业就将一线的运输型爆破技术与大威力的弹头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了这样一种令人惊奇的替代方案的诞生,其成本竟然仅为专用的钻地炸弹的三分之一。”。
运输机改装轰炸机的历史可追溯至越南战争时期。美军当年使用C-130投放BLU-82“雏菊剪刀”炸弹,在丛林中开辟直升机起降场。而现代“弹药托盘”技术更进一步,使运输机可投放防区外精确制导武器。塞尔维亚此次的突破在于,将传统巨型炸弹与现代化制导组件结合,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显著战术价值。
![]()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改装模式正形成全球趋势。美国“快速龙”系统让C-17能发射32枚巡航导弹;俄罗斯伊尔-76设计之初就保留轰炸功能;甚至印度也曾用安-32运输机进行人力投弹。塞尔维亚的方案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其兼顾威力与实用性——不需要改造飞机结构,只需在地面将炸弹固定于标准托盘,战时即可快速形成战斗力。
但对中小国家来说,这一创新也就带来了战略的新的平衡可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其高昂的购入成本、配套的庞大训练体系以及维持其高效的维护设施等一系列的后顾之忧.。而利用现有运输机队获得战略打击能力,相当于用后勤预算实现作战效能倍增。尤其在山区和复杂地形冲突中,运输机起降要求低、部署灵活的优势更加明显。
![]()
未来战争形态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当任何拥有运输机的力量都具备战略轰炸潜力,传统空中力量平衡公式需要重新计算。其不仅仅是一款具备了相当的杀伤力的导弹武器,更深刻地展示了低成本就能实现的威慑力思想的可行性。正如军事专家所言:“最危险的创新,往往发生在预算有限但智慧无限的军工团队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