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何才能健康长寿?3名顶尖院士送给老人的“长寿经”,值得细读

0
分享至

张大爷今年67岁,退休后生活作息规律,却总觉得哪里还有些不踏实。邻居老刘年纪相仿,精神却相当矍铄。每次晨练回来,老刘都乐呵呵和张大爷聊起“长寿之道”。一天,两人争论起“到底怎么活得健康又长寿?”刚好,电视正播着健康讲座,三位国内著名院士同台开讲,把中老年人的困惑说得头头是道。

“原来,长寿真有科学秘诀吗?”张大爷一时来了兴致,却也犯起了嘀咕:“道理我都懂,具体什么更靠谱?我适合吗?”那么,3位顶尖院士的“长寿经”到底说了啥?有几条你还没做到?尤其是第2点,很多人都以为没那么重要,却往往因此悄悄“掉队”。

一说到“长寿”,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遗传基因上,觉得自己年轻时身体底子好就不用太担心。其实,这种观念早已被推翻。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曾经指出:“人的寿命,大约只有15%取决于遗传,其余85%源自后天生活方式和环境。”

这句话可不是随口一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涉及近20万人、跟踪30年的大规模研究发现,日常5个生活习惯的改变,让参与者的预期寿命延长10-12年,而且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高发病率均明显下降。

中国科学院陈赛娟院士也反复强调:“合理膳食、规律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和良好睡眠,才是推动长寿的‘五大齿轮’。”这些因素看似简单,却步步影响身体衰老速度。例如,每天蔬果摄入充足可降低心血管死亡率32.6%;而经常熬夜,则会让免疫细胞活性下降17.2%,老年感冒、慢病复发风险高出一倍。



其实,长寿不仅仅是活得久,更是活得好。有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里面,能够独立自理、少患慢病、精神愉悦的健康老人,普遍拥有3项共性:饮食得当、运动有度、情绪稳定。而这些,正是顶尖院士们反复强调的“可控变量”。“健康长寿,从每天的小事做起。”王陇德院士常说。

饮食清淡搭配,远离慢性病“元凶”

张大爷起初不信,直到用心调整三个月膳食(每餐1/3蔬菜、1/3全谷杂豆、1/3优质蛋白),血压从148/90mmHg降到127/80mmHg,体重也轻了4.5公斤。范顺堂院士提出:“减少盐油糖摄入,少精制主食,合理补充优质脂肪,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和代谢类疾病发病风险。”而世卫组织的报告也指出,每天限制食盐摄入5克以下,卒中风险下降23%。若能做到平均每餐八分饱、细嚼慢咽,更能减轻肠胃压力,吃得科学、活得更舒心。



每天适度活动,久坐伤身比肥胖更危险

有些人年纪大了,总觉得“走不动了”。但事实上,中国老年学会的数据表明,每天步行30-40分钟、每周3-5次适度锻炼,可让心肺功能维持好状态,骨密度下降速度延缓20.8%。而久坐不动,则会让2型糖尿病、心梗、中风的风险大幅提升。连院士们自己都强调:“越是年龄大,越要坚持适量运动,哪怕是做家务、慢走、太极、广场舞等,也比什么都不做强百倍。”

心态平和,心理衰老同样影响寿命进程

“愁一天,少活三天“,这句话被证实并非玩笑。南京中医药大学王旭东院士提出:“心理压力过大,会加速炎症反应,影响免疫力并破坏神经系统。”长期抑郁或焦虑的老人,寿命平均缩短5-7年。与其闷闷不乐,不如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花草养护、沟通交流、发展兴趣。实践证明,老有所乐的老人,慢性疾病发作率下降近30%,恢复能力也远快于同龄人。



很多老人觉得“身体没大毛病”,容易放纵饮食、忽略睡眠、拒绝锻炼。遗憾的是,真正健康的长寿,不仅仅是活着,而是让每一天都拥有高生活质量。“21世纪的老年生活,最怕伪长寿——明明岁数大了,却因为慢病缠身无法自理。”王陇德院士如是说。

做不到三高控制,就可能陷入久病缠身的怪圈;忽视社交和心理健康,则容易陷入孤独、认知障碍或抑郁的漩涡。科学建议,平日里做到:饮食均衡不过饱,运动适度不断线,睡眠每天保证6-7小时,哪怕到了退休年龄才开始也不算晚。只要肯改变,最新研究显示:哪怕60岁后才改掉坏习惯,未来10年患病概率依然能下降9%到18%。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哪些弦外之音是你多年后才醒悟的?网友:好多都没听出来,没眼力

哪些弦外之音是你多年后才醒悟的?网友:好多都没听出来,没眼力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5 00:05:16
断供的人多了,银行都开始急了

断供的人多了,银行都开始急了

深蓝夜读
2025-11-05 10:04:34
国务院空降地方任职!他们任省委常委

国务院空降地方任职!他们任省委常委

上观新闻
2025-11-04 20:29:04
貂皮大衣水洗退货后续:店主驱车300公里,买家身份流出 警方回应

貂皮大衣水洗退货后续:店主驱车300公里,买家身份流出 警方回应

不写散文诗
2025-11-05 17:35:10
钱学森去汇报工作,聂荣臻突然问:谁给学森同志配这么高档的车?

钱学森去汇报工作,聂荣臻突然问:谁给学森同志配这么高档的车?

Thurman在昆明
2025-11-02 11:10:26
探访:二期开街一个半月后,隆福寺商圈怎么样了?|新商圈新潮流

探访:二期开街一个半月后,隆福寺商圈怎么样了?|新商圈新潮流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5 13:15:15
刘亦菲这一身火了!网友:她撑得住,别人不行。

刘亦菲这一身火了!网友:她撑得住,别人不行。

小椰的奶奶
2025-11-05 09:02:56
村里建广场我赞助40万,却发现没我名字我淡定离开,三天后村长懵了

村里建广场我赞助40万,却发现没我名字我淡定离开,三天后村长懵了

眼泪博物
2025-08-22 18:21:23
iPhone 17 Pro褪色启动回收,苹果天塌了!

iPhone 17 Pro褪色启动回收,苹果天塌了!

互联网品牌官
2025-11-05 18:38:15
美国已经不再重要?华尔街巨头得出结论:中国的重心正在改变

美国已经不再重要?华尔街巨头得出结论:中国的重心正在改变

朔方瞭望
2025-11-05 17:31:38
罗布·耶滕或将成为荷兰最年轻首相

罗布·耶滕或将成为荷兰最年轻首相

参考消息
2025-11-04 17:50:12
上市首日,破发!中国车企最大IPO,超133倍认购!技术新突破,基因编辑概念股出炉

上市首日,破发!中国车企最大IPO,超133倍认购!技术新突破,基因编辑概念股出炉

数据宝
2025-11-05 12:27:17
荷兰没料到,局势完全失控,欧美本打算收割中国,结果困死了自己

荷兰没料到,局势完全失控,欧美本打算收割中国,结果困死了自己

朔方瞭望
2025-11-05 18:09:28
乌军集结举行颁奖典礼,突然遭袭多人死亡

乌军集结举行颁奖典礼,突然遭袭多人死亡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05 15:39:43
确认了!开始大裁员!近5万人面临失业

确认了!开始大裁员!近5万人面临失业

浙江之声
2025-11-04 22:37:36
世人都说蒋碧薇当30年情妇不堪,女儿却说:我母亲更不堪

世人都说蒋碧薇当30年情妇不堪,女儿却说:我母亲更不堪

宅家伍菇凉
2025-11-04 16:04:27
西部再无全败队!鹈鹕最后11-0逆转黄蜂获首胜 无锡安8人上双制胜

西部再无全败队!鹈鹕最后11-0逆转黄蜂获首胜 无锡安8人上双制胜

醉卧浮生
2025-11-05 11:36:06
徐国勇再爆金句,祖先是中国人他不是!侯友宜不装了,响应民进党

徐国勇再爆金句,祖先是中国人他不是!侯友宜不装了,响应民进党

呼呼历史论
2025-11-05 13:02:32
37岁景甜在安徽小镇被偶遇,她打扮朴素,皮肤白皙 娇俏可爱,好美

37岁景甜在安徽小镇被偶遇,她打扮朴素,皮肤白皙 娇俏可爱,好美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05 09:38:12
对岸统一的风向:赖清德由独转统,或能成就统一功绩~

对岸统一的风向:赖清德由独转统,或能成就统一功绩~

蛙斯基娱乐中
2025-11-05 05:53:03
2025-11-05 19:52:49
阿晪美食
阿晪美食
喜欢做菜,享受做菜的过程
1099文章数 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国足换帅 邵佳一曾被赞是在德国踢球最成功的中国球员

头条要闻

国足换帅 邵佳一曾被赞是在德国踢球最成功的中国球员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中方官宣!对美关税,调整!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教育
家居
健康
时尚
公开课

教育要闻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语音课04:宾利先生是单身吗?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坏了,看到剧本杀鼻祖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