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李建永:漫说“中秋节”

0
分享至

何谓“中秋”?

  诗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谚云:“天上月圆,人间月半。”农历每年的七月、八月、九月为秋三月,而八月十五日正好居于秋天的正当中,故称中秋,亦云“平分秋色”。宋代诗人李朴《中秋》诗云:“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为何说“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年四季十二月,月月月半月儿圆。为何“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据东汉大科学家、天文学家张衡在《灵宪》中讲:“月光生于日光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即当月球背向太阳,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的反光时,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称之为“朔”;当月球被太阳照射转向地球时,地球上的人看到圆满而明亮的月亮,就是农历的每月十五,称之为“望”。



  每年的中秋,都在秋分前后。秋分,太阳几乎直射到月亮朝地球的一面,月亮看上去又圆又亮,所以说“月到中秋分外明”。尽管中秋节在唐朝以后才正式确立,但中秋赏月至晚于唐代已经开始流行。据唐末五代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述,唐玄宗与杨贵妃每年中秋都要在太液池赏月,并专门修建了“赏月台”。现在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中秋赏月诗,是唐代诗人李峤《中秋月》诗:“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也有清代学者记述,最早的赏月诗是唐代“诗圣”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然而李峤去世之年,杜甫只是一两岁的幼童,不可能早于李峤。

什么朝代“中秋”开始成为节日?

  据称,将八月十五“中秋节”正式作为一个法定节日,是在北宋太宗年间(公元976年—997年)确定下来的,所以从史籍可以看到,宋代的中秋节过得非常隆重。

  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秋》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恣以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栾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北宋时代非常崇尚“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这种美好风俗流传下来,所以每年中秋之夜,家家户户在庭院中摆出时鲜瓜果和各种月饼,“享祭报功,众祀秋成”,少男少女们焚香拜月,各有所祈:男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愿貌似嫦娥,美如洁月。

“中秋节”是古代的“丰收节”吗?

  我国于2018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时间确定在每年的秋分。秋分相对确定,一般在每年阳历9月23日(今年秋分是农历八月初二),而“中秋节”则在秋分前后,或与秋分重合,或在秋分前后一两天,或三四五六七八九天乃至半个月不等。

  我统计了一下,从1995年到2025年这30年间,“中秋节”与秋分之“日期波动差值”:二者比较接近的,有1999年9月24日“中秋节”(秋分后1天),2010年9月22日“中秋节”(秋分前1天),2018年9月24日“中秋节”(秋分后1天);也有“中秋节”与秋分在同一天的,但极少见,最近一次是1980年9月23日(只是不在这30年的统计之内);二者相距比较远的,有1998年10月5日“中秋节”(秋分后12天),2006年10月6日“中秋节”(秋分后13天),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秋分前13天);二者相距最远的,是2014年9月8日“中秋节”(秋分前15天,与白露同一天)。今年(即2025年)“中秋节”是10月6日,在秋分后13天,离下一个节气寒露只有两天。造成“中秋节”与秋分之“日期波动差值”的原因,是因为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二闰,十九年七闰”的“闰月规律”所“调节”的关系。我国古老的夏历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是阳历,故与之相关的清明和冬至二节,属于阳历;而除夕与大年(春节)以及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上巳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和九月九“重阳节”等等,都属于阴历。而今年——农历乙巳蛇年闰六月,多出了一个月29天,故“中秋节”自然就向后推——亦即“调节”了若干天。

  说到闰月年,忽然想到故乡有一句特别的谣谚——“毬十六年闰八月”,意思乃极不平凡的,很少见的,基本上是等不着结果的没影儿的事儿。谁要是说,“嗨,毬十六年闰八月也等不住个你”,就等于彻底不指望你了。据传说,闰八月是不吉之年。我留心了一下,上世纪初的1900年是闰八月,不用多说,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等;1976年也是闰八月,周、朱、毛三位伟人同一年先后逝世,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等。所以我们村的老人们说,嗨,都说是“毬十六年闰八月”,原来应在“七十六年闰八月”。当然,这可能只是一种偶然性,因为在上世纪的下半叶,还有1957年和1995年也是闰八月,比较集中,但不具有规律性。

  我曾撰文讲过,春分或秋分前后的“社”,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感恩节”。其实,秋分前后的“中秋节”,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丰收节”。每年到八月十五,北方地区的庄稼已经收割了一部分,再到九月九,大秋庄稼便收割得差不多了。此其时也,粮满仓,人清闲,所以我们塞北老家的庄户人常说:“八月十五九月九,好活的日子在后头。”只是“中秋节”前后,北方地区最怕落霜,严霜会影响一年里最终的收成。俗话说:“八月十五霜落早,人无粮来马无草。”不过,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会祈盼天上飘一点微云,或者落几星小雨。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又说:“八月十五滴一星,单看来年(正月十五)雪打灯。”这些都是“瑞雪兆丰年”的好彩头!

过“中秋节”的意义何在?

  有节必有俗。良好的节俗与风俗,必然蕴含着美好的传统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八月十五是一个喜庆丰收,赏月尝新,阖家团圆的节日。俗话说:“八月十五月儿圆,瓜果月饼摆得全。”据明代田汝成编纂的《西湖游览志馀》记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又据明代刘侗、于奕正撰写的《帝京景物略》记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家设月光(纸)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

  这些记载,与我童年至今所过的中秋节,有颇多相似之处。比如,所供之“果饼必圆”——什么都是圆的,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再比如,把西瓜刻成莲花状,形如众星拱月;还比如,将月饼均匀切开,分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倘有谁外出未归,还会特意留下一份,等待他归来“团圆”。老话常说:“月圆人也圆。”又说:“中秋想念出门人。”所以中国人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团圆”的意识,古已有之,于今不懈。唐代“诗仙”李白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诗人王建亦有句:“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最经典的要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词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前不久看到一个小视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讲过一段话:西方人强调个性与自由,而中国人则具有家庭与集体观念,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独有的“大团圆”意识和“大一统”思想之由来,所以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分不离不灭不散,很了不起(大意如此)。的确,每一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个家庭又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团圆”的思想与意识,已然深入中国人的灵魂与骨髓,与生俱来地具有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而且由来有自,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这也许就是过“中秋节”的淳厚历史价值和美好现实意义之所在吧。


  2025年10月5日即农历八月十四日

  “中秋节”前夜写于京东果园南书坊



  李建永,笔名南牧马,杂文家,散文家,民俗文化学者。山西山阴人氏,曾在阳泉市工作多年。现居北京。从业媒体,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太阳鸟”中国文学年选杂文卷主编。著有杂文散文集《说江湖》《说风流》《母亲词典》《中国杂文·李建永集》《我从〈大地〉走来》《园有棘:李建永杂文自选集》等九部。

来源:《谚云》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特朗普的速度太快了:刚和中方会晤完,他就对全世界演了一出大戏

特朗普的速度太快了:刚和中方会晤完,他就对全世界演了一出大戏

千里持剑
2025-10-31 10:30:52
又被小米投诉了!远离雷军,保命要紧

又被小米投诉了!远离雷军,保命要紧

公子麦少
2025-11-01 22:57:15
2:2!不惧2分钟连丢2球,迪亚洛世界波救主,曼联4轮10分冲到第5

2:2!不惧2分钟连丢2球,迪亚洛世界波救主,曼联4轮10分冲到第5

阿超他的体育圈
2025-11-02 01:02:19
河南穷小伙娶大10岁上海富婆,富婆患癌后剃了光头,他却不离不弃

河南穷小伙娶大10岁上海富婆,富婆患癌后剃了光头,他却不离不弃

阿芒娱乐说
2025-10-27 01:50:10
东契奇:里夫斯今天看起来不想投篮 我不知道是为什么

东契奇:里夫斯今天看起来不想投篮 我不知道是为什么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1 15:07:05
降息了,楼市再次沸腾?

降息了,楼市再次沸腾?

睿见财经
2025-11-01 09:00:03
冉莹颖做梦也没想到,11岁身高才1米36的儿子,如今竟迎来逆袭

冉莹颖做梦也没想到,11岁身高才1米36的儿子,如今竟迎来逆袭

八斗小先生
2025-10-31 12:19:07
这个万圣节,中国留学生给老外们整了一波“文化暴力输出”

这个万圣节,中国留学生给老外们整了一波“文化暴力输出”

留学生日报
2025-11-01 20:40:14
许绍雄追悼会确定!家属呼吁亲友,别送花篮直接给钱,目的太感人

许绍雄追悼会确定!家属呼吁亲友,别送花篮直接给钱,目的太感人

一只番茄鱼
2025-10-31 22:46:33
疑似小米已暂停轻薄Air项目新机,因iPhone Air销量太差

疑似小米已暂停轻薄Air项目新机,因iPhone Air销量太差

热点科技
2025-10-31 18:35:50
伦纳德成NBA历史上第44位一年内命中多次绝杀的球员

伦纳德成NBA历史上第44位一年内命中多次绝杀的球员

雷速体育
2025-11-01 23:18:25
“当年借1万,如今想还10万!”男子跨省寻找初恋还钱,找到后泪崩

“当年借1万,如今想还10万!”男子跨省寻找初恋还钱,找到后泪崩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1 20:40:52
中学男孩当众掀女友校服,场面不堪入目,网友:老师家长都不管吗

中学男孩当众掀女友校服,场面不堪入目,网友:老师家长都不管吗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01 11:45:08
太难了!佛山一工厂饭堂停止供餐,每月给400元餐补,致员工不满

太难了!佛山一工厂饭堂停止供餐,每月给400元餐补,致员工不满

火山诗话
2025-10-31 13:52:21
烧成骨架的残骸,开始反噬电车行业,吹牛造成的恶果

烧成骨架的残骸,开始反噬电车行业,吹牛造成的恶果

柏铭锐谈
2025-10-31 16:38:05
从龙应台到郑智化再到馆长,来自岛内的傲慢与偏见!

从龙应台到郑智化再到馆长,来自岛内的傲慢与偏见!

谈芯说科技
2025-10-31 16:56:37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170cmD杯女孩,撩走肌肉猛男,网友:没X生活的我哭了…

健身迷
2025-09-20 09:22:20
重庆新增一家三甲医院!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重庆新增一家三甲医院!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原广工业
2025-10-31 12:22:40
市面上常添加硼砂的4种食物,商家从来不吃!很多人都没发现

市面上常添加硼砂的4种食物,商家从来不吃!很多人都没发现

39健康网
2025-11-01 18:55:52
市政协副主席王红侠,跨省任副市长

市政协副主席王红侠,跨省任副市长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1 09:59:40
2025-11-02 01:43:00
中国文信网
中国文信网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主办
931文章数 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美貌与艺术的碰撞!9位摄影师,哪一位是你的菜?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头条要闻

上海63岁儿子与94岁父亲一起养老:父亲负责买菜做饭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王家卫这波录音,撕烂了遮羞布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

汽车要闻

换新一口价11.98万 第三代蓝电E5 PLUS开启预售

态度原创

数码
健康
教育
房产
时尚

数码要闻

2599元起,联想多款新品发布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教育要闻

最近的校园霸凌事件警醒家长:女儿过了11岁,一定要拴在裤腰带上

房产要闻

实力破圈!这个豪宅交付,正在定义海口品质样本!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树影迷宫》;电视剧《锦月令》......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