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今年刚满58岁,一直有随身带纸巾的习惯。无论在公交上还是散步时,她总喜欢从包里抽出一两张纸巾擦手、抹汗。有一次,孙女不小心把果酱洒在手上,张阿姨赶紧递上纸巾,边擦边安慰:“多用纸巾,干净卫生!”可一个邻居突然开口:“你知道吗,现在有的纸巾用着反而会伤身体,新闻都曝光了!”张阿姨一听,半信半疑。这让她陷入了深思:日常必备的纸巾,真的安全吗?你有没有想过,手里这张看似洁白的纸,可能正悄悄危害你的健康?央视最近一次调查给出了惊人答案——想知道真相吗?本文将带你揭开劣质纸巾背后的隐患,告诉你怎样才能放心选择健康纸巾。
![]()
纸巾,“隐形杀手”还是生活好帮手?
如今,纸巾似乎已经成为我们每个家庭离不开的小物件。数据显示,中国纸巾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元,几乎每户都有多个品牌和类型的纸巾流转。而在大家的观念里,纸巾洁白柔软、包装精美,就是放心卫生的象征。
央视曝光调查发现,市面上一些劣质纸巾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使用了废旧纸浆、荧光增白剂和劣质漂白剂。不仅没有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部分成分还具备致癌风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最新一次纸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抽检了200余批次纸巾,发现近12.5%不合格,问题普遍集中在细菌总数、真菌含量、荧光增白剂超标三大指标。
提醒,纸巾检测超标的不只是颜值问题:“荧光增白剂长期接触皮肤,尤其是黏膜,可能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部分增白剂在体内长期累积,有诱发肝毒性和致癌的风险。”
![]()
纸巾隐患不止致癌,4大健康问题你不得不防
想象一下,把不合格纸巾用于口鼻、餐桌,危险悄然升级。专家梳理出长期使用劣质纸巾可能造成的4大危害:
一是皮肤过敏和刺激。研究显示,当劣质纸巾中的化学添加物接触皮肤后,37.6%的敏感人群可能短时间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的症状。儿童、孕妇和过敏体质人群更为高发。
二是呼吸系统隐患。荧光增白剂和微生物超标的纸巾用来擦拭口鼻、餐具,等于让呼吸道长期暴露在潜在致癌物之下。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报告指出,相关成分可增加慢性咽炎和呼吸系统疾病风险。
![]()
三是肠胃系统间接影响。劣质纸巾和餐巾纸严禁入口。如果用含有有害物质的纸巾擦拭食品表面,反而让有害物质“悄悄上桌”。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误用劣质纸巾可使肠胃不适发病风险提升约16.8%。
四是长期致癌隐患。虽然单次使用难以立刻致病,但权威评论认为,劣质纸巾中的某些添加剂属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明确列出的可疑致癌物。如长期吸入或接触,累积可产生不可逆的毒害作用,对肝脏、肾脏造成负担,增加泌尿系统癌症风险。
央视曝光中,劣质纸巾中的部分指标甚至高于餐巾纸国家标准的2-3倍。而这些纸巾,往往价格更低,包装更花哨,“亲肤”“无尘”等字眼让消费者难以辨真伪。
![]()
如何挑选健康纸巾?专家手把手教你避坑,3招就够
避免陷入“纸巾陷阱”,关键要掌握正确选购方法。专业人士总结,选购纸巾只需牢记3大要点:
看包装标识: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纸巾,包装上须有“纸巾纸”(GB/T 20808)、生产批号、QS质量安全认证等标识。避免购买无品牌、无生产信息的“三无产品”。
![]()
闻气味与观察外观:健康合格纸巾应无异味、色泽自然、纹理均匀。若闻到刺鼻味或发现纸巾特别白、掉粉多,很有可能添加了过量的漂白剂或荧光增白剂。
用途分类不混用:卫生纸、餐巾纸、湿巾都有明确用途,不可互相替代。尤其切勿用劣质纸巾直接入口或擦拭食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才能减小健康隐患。
更贴心的建议是,尽量选择有“大厂标识”、信誉度高、经过权威认证的纸巾品牌。超市正规渠道远胜于小摊小贩便宜货,价格低出太多反而要格外警惕。
![]()
或许你已经习惯了用各种纸巾擦手、擦嘴,但健康常常隐藏在不起眼的小细节里。纸巾虽小,门道不少。自己学会鉴别、选择合格纸巾,关乎全家健康无小事。从现在起,下次购物时留心纸巾包装上的标识、来源,让健康“纸”掌握在自己手中!当然,如果你已经出现皮肤过敏、咽喉不适、肠胃不舒服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就医检查,不要只依靠文章信息自行判断。
具体健康情况应结合个人实际身体状况,所有建议与方法仅供参考,无法保证对每个人都100%有效。如果有严重不适或疑似健康问题,请务必向医生面诊,确保获得最科学权威的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