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估计你一直在被OpenAI新发布的Sora刷屏。我也拿Sora 2做了不少有趣的广告片,邀请码机制和"AI视频版TikTok"的概念确实在让他们持续出圈,很多人这时候都有FOMO心态,不想错过任何技术变化带来的机会。
不过,今天,我反倒想借此聊聊另一个也正在做多模态内容分享社区,但正在走不同路线的AI Agent产品:Agnes
![]()
Agnes内测中的多模态社区产品
其实我上个月就聊过Agnes,那时他们接入Nano Banana并结合独特的「设计评审」Agent机制,给用户提供了很独特的能保证Agent出品效果的体验。那个时候,这款产品的日活刚刚突破5万不久。
一个月后再看,我被它的增长曲线震惊了。
自7月在Product Hunt正式发布以来,这个来自新加坡的AI产品在短短三个月内,实现了全球注册用户突破100万,日活跃用户(DAU)已经逼近10万——记住,我上个月写文章时还只有5万。更离谱的是,他们的ARR年化经常性收入(ARR)已经达到了780万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近乎每月翻倍的速度往上蹿。按这个势头,ARR将很快破千万美元。
今年完全可以称为AI Agent之年,从年初至今,我们已经看到太多Agent产品的横空出世和沉沉浮浮,有太多Agent产品宣传想要成为你的工作助手。
在这种情况下,我很想通过这篇文章聊聊Agnes到底是怎么突围的,有什么不一样。
![]()
我在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中,感受的一个关键点是:Agnes并非在做"更好的AI助手",它甚至无意参与存量的工具之争。它在做一件更具野心的事情——定义一种全新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他们称之为 "Vibe Lifestyle"。
一、多模态社区:不只是内容分享,而是协作生态
有意思的是,早在三个月前,Agnes就已经基于其AIGC论文《AIGC on Marketing: A Theory-driven Design System and Empirical Evaluation》开始部署开发多模态社区了。通过多模态内容生成与多Agent协同的复杂任务处理,他们正在打造一个具备Agentic能力的消费级全民应用(Agentic Vibe Lifestyle)。
与Sora这样的纯内容社区不同,Agnes的多模态社区是双线并进——PC端作为智能协作空间,让团队高效完成项目;移动端社区则更注重社交化的创作与分享,让用户通过多模态内容建立连接。
在这里,用户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和创造者,更重要的是协作者。通过Agnes的多智能体架构,社区成员可以共同参与项目,AI Agent作为团队成员提供实时支持;从文本到图像、从PPT到视频,不同模态内容无缝转换;用户生成的优质内容和prompt可以在社区内分享,形成创作资源池。
根据我了解到的信息,Agnes多模态社区目前已在内测阶段,预计10月份正式上线,可以期待下。
![]()
二、从"效率工具"到"生活美学": AI 进化的终局是Vibe
你应该已经听过很多Vibe Coding的概念了,但...Vibe Lifestyle是什么?
让我们来尝试解构下,这是Agnes提出的一种由AI支持的、优雅而自在的生活美学。它的核心,是让你从海量的、重复性的"认知杂务"中解脱出来,将宝贵的精力与心流,真正投入到那些构成生命质感的体验与创造上。
听起来抽象?让我们把它放入一天的真实场景里,想象下:
清晨,Agnes已根据你的健康数据推荐了早餐,并为你摘要了今日最重要的行业动态。在你踏入第一个会议前,已对全局了然于心。
上午,老板临时让你准备一份新市场策略方案。你将需求和要点丢给Agnes,几分钟后,一份包含关键市场数据、策略框架、可视化图表的深度研究报告和PPT初稿便已生成。你不再需要从零开始,而是直接进入最有价值的环节:细化调整,让表述更有说服力,注入你独特的洞察。
夜晚,你想深入学习哲学,Agnes为你量身定制了一条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路径。你在社交平台看到关于AI Agent的热门讨论,想发表观点?它能帮你迅速提炼核心论点,并自动匹配你的语气风格,让你成为朋友眼中那个既轻松又深度的分享者。
你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所谓AI对人的替代,而是在生活、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人与AI的无缝协作。Agnes所追求的,是一种松弛感与掌控感并存的状态。
当我们不再为琐事内耗,才能重新聚焦于生活本身。
三、速度、质量与协作:Agnes的技术底色
当然,谁都可以谈理念,但是你最后有足够的技术实力支撑这种理念的落地。在上个月图像生成能力的基础上,我又深度实测了Agnes的几个核心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Agnes最新的自研模型Agnes-R1采用了「Dynamic-filter Sequence-level Policy Optimization (DSPO)」算法。根据即将发表的论文,这个算法相比传统GRPO方法,在7B模型上实现了34.1%的性能提升,甚至在复杂任务上超越了14B模型。这为多模态社区的规模化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Agnes的桌面端体验相当完整,功能布局更像一个专业工作站,而非轻量玩具应用。相比不少仅限移动端或网页简化体验的竞品,Agnes在PC上的速度、生成质量和多窗口协作感受,几乎是「真正能拿来干活」的生产力工具。
首先是速度与质量的统一。 在处理相同的深度研究任务时,Agnes的生成速度明显优于同类产品。这并非牺牲质量换来的,其背后是"Wide Research"功能,通过多智能体并行处理架构,单次可调用超过100个Agent协同工作。

而它的AI Slides功能,生成的PPT绝非能看但不能用的半成品。其内容详实、逻辑清晰,信息皆有源可溯。更重要的是,从图表、配色到排版都达到了专业水准。
![]()
最核心的颠覆在于协作。 Agnes支持团队成员在同一个PPT文档里实时评论、批注,甚至通过"Call Agnes"指令召唤AI直接执行修改。想象一下,反馈、迭代、修改的闭环在几秒钟内完成,而不是在无尽的"v1、v2、final、final_final"文件传来传去中消磨。这才是现代AI Native团队的真正的协作式工作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在上个月的文章里深入介绍和演示过的 AI Design功能。它不仅通过智能调用模型解决了类似Nano Banana等工具的中文生成痛点,其"Deep Design"模式更是引入了"生成→找茬→再生成"的多智能体智能评审机制。一个Agent生成初稿,其他Agent扮演"艺术总监"从构图、风格等维度提出修改意见,并自动转化为新的指令进行迭代,直至输出最优结果。这正是其创始人"多智能体系统"理论的完美落地。
![]()
四、从东南亚到全球:一个"学术派创业"的典范
Agnes背后是一支"AI梦之队"。
创始人Bruce Yang的履历堪称传奇:15岁赴新加坡留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与计算机双学位,师从图灵奖得主;曾在微软和领英负责核心项目,26岁起连续创业,打造过千万级用户的应用;如今,他即将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计算机学院获得AI博士学位。
团队核心成员则汇集了麻省理工(MIT)、斯坦福、伯克利、新加坡国大(NUS)和南洋理工(NTU) 等世界顶尖学府的科研与工程人才。他们最新的学术论文已被ICIS、ICLR等顶级会议收录,而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被迅速地转化为Agnes的核心功能。
这种"学术+产业"的基因,赋予了Agnes一种罕见的系统性思维。它不是在做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自洽的"智能工作空间"。从信息输入(Search)、深度处理(Deep Research)、多模态创作(AI Design)到最终输出与协作(AI Slides),整个工作流在一个平台内无缝衔接,实现了真正的"流动感"。
五、慷慨的免费策略: 商业模式 的"反直觉"
最让我意外的,是Agnes的商业模式。
许多AI产品的免费版只是一个功能受限的体验装。但Agnes为免费用户开放的权限远超同类产品。
比如,深度研究的次数有80次,AI Slides每月能免费生成100张Slides,而图像和视频则是分别能免费生成100张、25秒。这种额度数量甚至超过了部分竞品的付费服务。
这种看似反商业直觉的慷慨背后,是一种更深层的战略自信。在AI应用市场初期,用户的习惯和认知仍在培养。Agnes的策略是:先让用户彻底爽起来。当用户深度体验并习惯了这种无缝、高效的协作方式后,产品的粘性便已建立。
相比之下,很多AI Agent在不能保证Agent生成结果的情况下,定价实在是太贵了,这无疑为Agnes赢得了宝贵的市场窗口。
写在最后:当 AI 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Agnes代表的,正是这种AI Native的工作与生活范式。当多智能体协作成为默认,当AI深度嵌入工作流,当多模态社区让创作与协作无缝融合,当松弛感、流动感与掌控感成为日常——这,就是Vibe Lifestyle的真正含义。
Agnes正在重新定义"可能性"本身。 我喜欢它背后的产品理念:AI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类,而是帮助我们从琐碎中解放,成为更完整、更鲜活、更有趣的自己。
如果你也想体验这种不同,不妨去agnes.life亲身感受。10月份,Agnes App多模态社区上线后,相信会带来更多惊喜。毕竟,理解Vibe最好的方式,就是活在Vibe里。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均匀分布。而Agnes,正努力成为那个让未来加速到来的催化剂。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这会是对花叔最大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