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喧嚣都市中,一方空间何以成为身心归宿?东方和合美学,跳脱传统形式的桎梏,以“和合”为魂,融汇阴阳、书画、生肖等文化元素,重塑人与空间的深层对话。我们与设计师杨晗展开一场关于空间、美学与精神栖居的探讨,理解如何让家不只是居所,更成为安顿生命的诗意场域。
![]()
碧波勇溯|50*33cm 李得之 2025年
高文:杨晗老师您好。作为东方和合美学空间的践行者,能否请您先为我们厘清一个核心认知——“东方和合美学空间”与传统中式风格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杨晗:您好。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内核而非形式”。传统中式风格往往倚重符号化的视觉元素,而东方和合美学空间,是以“和合”哲学为灵魂的综合性场域。它不追求对古典形制的简单复刻,而是将阴阳平衡、生肖文化、书画艺术等传统元素有机融合,把文化理念与空间美学深度结合。它既是物理的居所或工作场所,更是能够安顿身心、滋养精神的人文栖息地。
![]()
幽谷兰香|50*33cm 李得之 2025年
高文:“和合”作为理念核心,在空间设计中是如何具体落地的?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和而不同”与“天人合一”?
杨晗:“和合”的实践主要通过这两个维度展开。“和而不同”强调元素的共生逻辑——不追求单一风格的纯粹,而是让差异彼此成就。例如让工笔画的精细与写意画的洒脱共处一室,使生肖中虎的刚健与羊的温润互为补充,最终营造丰富而不杂乱的和谐感受。“天人合一”,则是注重空间与自然的对话。我们借助书画中的山水花鸟等自然题材,配合木、竹、石等天然材料,弱化人造环境的疏离感,让人在居停之间感受到与天地的联结。
![]()
窗外好风景|50*33cm 李得之 2025年
高文:文章中提出四大维度诠释空间特质,其中“阴阳平衡为‘骨’”颇具哲学意味。您在设计中是如何实现这种动态平衡的?
杨晗:这种平衡远非形式上的对称,而是气息与视觉的辩证统一。我们以阴阳辩证作为结构原则,强调“刚柔并济”的元素组合。比如以实木家具的厚重、龙虎题材绘画的苍劲作为阳刚元素,再以透光屏风的轻盈、花鸟小品的雅致传递阴柔气质。两种特质相互碰撞又彼此调和,使空间既有力量感又不失温润,深层传递万物相生相成的东方智慧。
![]()
戏蝶图|50*33cm 李得之 2025年
高文:“传统文化为‘脉’”是另一大特质。书画与生肖文化在空间中具体扮演怎样的角色?
杨晗:它们是空间的“文化基因载体”。书画传递的是文人意趣与精神品格,如“四君子”题材,不必直白说教,就能通过笔墨格调隐喻高尚品性;生肖文化则更贴近生活情感,“耕牛”寓意勤劳踏实,“奔马”象征奋进向前——这些图像为空间注入温度与吉祥寓意,成为文化底蕴的自然流露。
![]()
春消息|40*40cm 李得之 2025年
高文:您提出“主人气质为‘影’”,这是否意味着每个空间都是“私人定制”?如何让空间成为居者的“无声表达”?
杨晗:绝对是定制化的。空间应如一面镜子,映照居者的精神内核。比如钟情山水画与生肖鹿的居者,其空间会侧重淡泊超逸的氛围;喜欢楷书与生肖牛的人,设计就更偏向稳重务实;热爱梅兰竹菊与生肖鹤者,空间则凸显清雅高洁的气质。从元素选择到氛围营造,都应让空间成为主人审美与品性的自然外延。
![]()
河边小伙伴|50*33cm 李得之 2025年
高文:所有设计最终仍需回归“人”的层面。“身心体验为‘的’”这一特质,如何确保空间实现“可居可游,心有所安”?
杨晗:“宜居”是根本目标——既需满足身体舒适,更要实现心理安宁。视觉上,通过艺术作品与元素搭配带来审美享受;功能上,以和谐布局契合日常起居;精神上,则以文化气场与自然意境抚慰心灵。例如在书房搭配竹制书架与花鸟小品,既便于阅读办公,又能让人在笔墨与自然意象中放松,达成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安顿。
![]()
教子图|50*33cm 李得之 2025年
高文:作为岭南艺术大观的联合创始人,您如何将机构的资源与东方和合美学空间的设计相结合?
杨晗:岭南艺术大观在大湾区设有多个书画创作基地与展厅,这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文化素材库”。我们能直接对接艺术家资源,将定制化的书画作品精准融入空间;同时,机构的学术交流让我得以持续吸收传统艺术与当代设计碰撞的灵感,确保“和合”理念既扎根传统,又呼应现代生活。
![]()
力争上游|50*33cm 李得之 2025年
高文:最后,您希望居者在这样的空间中获得怎样的核心体验?
杨晗:我最希望他们感受到“归属与和谐”——身处其中而不觉压抑或疏离,既能满足功能上的生活所需,又能在精神上找到安放之地,真正实现人与空间、与自然、与自我的和谐共生。
![]()
水暖是新声|33*50cm 李得之 2025年
【采访后记】
与杨晗的对话,更像是一场对东方生活哲学的深度探寻。他并未止步于传统元素的符号堆砌,而是将“和合”思想拆解为可落地的设计逻辑——从阴阳平衡的空间骨架,到文化基因的脉络延续,再到主人气质的细腻映照,最终回归人的身心安顿。
这种理念,恰是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温柔回应:当空间不再是冰冷的容器,而是承载文化记忆、映照精神世界的“人文栖息地”,人与环境的和谐便有了具象表达。岭南艺术大观的平台支持,更让这份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美学实践,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或许,这正是东方设计智慧在当代最动人的生命力。
撰文|高文
编辑|孟艺迪
审校|杨晗
核发|岭南艺术大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