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 欺
曙中老师:在《大学》里面讲到了诚意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无欺,原文叫勿自欺。第二个叫自惬,也可以说是自谦,第三个层次讲到了慎独,由浅及深,步步提升。
《大学》里面讲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欺骗别人的时候,已经开始自欺了。或者说我们先自欺,然后欺人。
欺是什么状态呢?是心昧了,就是俗话讲的昧了良心,掩盖了自己内心的一些真实的想法,或者说不清楚真实的状态,或者有时候清楚,却有意的掩盖它,这都是自昧其心。
有一句话叫“将欲欺人必先欺心。”如果我们如果欺骗了别人,首先我们自己欺骗了自己的心。这叫自欺欺人,最后的结果是被人欺。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觉得自己老是被别人欺骗,就要去反省一下,我们是否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自欺。然后再进一步去看,我们内心真实的状态是什么?我们是否有在欺骗自己的心,这是第一个层次。
刘丰老师:首先这个无欺首先指的勿自欺,因为外在的一切都是我们投影的,当你不自欺的时候,必然会投影出外在这种无欺的状态。
什么是欺?用简单的话说就是,强化自己都不认同的信息。如果你自己认同这个信息,你去表达,这跟欺无关。但你自己都不认同的信息,你去强化它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欺。
为什么无欺是诚意的第一个层次,因为这种欺会让我们很二,就是直接跟内在分离了,你就无法觉察自己的认知,停留在表层的对立关系里。
自 惬
曙中老师:第二个层次叫自惬,这个词是我要重点给大家分享的,它是一种生命的体验。
什么叫自怯呢?《大学》的原文是:“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对于五境,是有本能的反应的。凡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本能就会趋向于它;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本能就会远离它。这是不需要思考的,它是一种本能反应。
我们内心深处还有一种自觉、自主的能力,人性本身有一种向善的本能。当我们的心向善、行善的时候,就会达到一种状态叫自惬。
人性向善是一种本能,不需要后天教化就具备的一种能力,就像水会往低处流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外在条件具备的时候,人心向善的本能就会开启。
止于至善是我们内心本来具足的一种功能,趋向于善,最后达到至善,不然心不自惬,它不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只有实现最终的圆满,在任何条件下它都可以达到稳定的状态,不然生命就不安,一定会折腾,一定会不断去追求。
自惬还有一种理解,就是自谦,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面,最吉祥的一卦就是“谦”卦。谦不是表面的行为和言语,它是内心的一种状态。
谦来自于内心的自惬。内心自惬的状态,是一种平衡的能量,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在自利和利他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不要过分的考虑自己,也不要过分考虑别人,把自己和他人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考虑的时候,我们的心就能保持一个客观、中正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自惬的,是自足的。
刘丰老师:自惬的自是本自具足的自,惬是随心、随缘。缘指的是投影源里的关系,最终极的投影源是N维(N趋于无穷大),所以每一个生命内在真正持续会存有的指向,就是彻底的觉醒。
这个时候你随缘,就有可能逐步回到我们的源头。因为它是一个自性的流露,自然的呈现,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之中,所有的缘会不断提醒我们回归。
慎 独
曙中老师:慎独从字面上讲,就是独处的时候要谨慎。我们在和人相处的时候,都会很谨慎,因为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在意做的这些事情对别人带来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一个人相处的时候,我们会做些什么?这是我们自己的内在诉求决定的。
《大学》里面提出了两类人,一类是小人,一类是君子,当然还有第三类人——圣王。
“小人闲居为不善”,不善是沉溺于五官的享乐。所有眼耳鼻舌身的快乐,都是有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伤害的,因为外在的这些是有限的,我们过分获取就会占用他人资源。
而君子对于自己内心的快乐有了体验,他安于禅乐,甚至是法乐,因此闲居的时候一样为善。最典型的就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一单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一个极端的典型,但是他告诉我们人生还有不一样的快乐的方法,生活极其简单,内心极其充实快乐,所以自惬是没有条件的。
君子之道,古之学者为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这是一个看似很缓慢,但实际上又很快的一条道路。
内心的起心动念,看似很小,但是它会被放大。它会在我们的言语上放大,在我们的神态上放大,在我们的行为上放大,所以慎独最根本上讲就是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上下功夫。
刘丰老师:人到了慎独这个境界,实际是真正的回归内在,回归投影源了,这个时候他能观照一切的起心动念,这叫自觉。
慎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真,那是真心,是我们真正的本心,真正的本心就是我们的投影源。
独是什么呢?是在这个点上合一,当你回归到内在的时候,你才能够读懂所有的外像跟你的内在之间的关联,所有现实的呈现和我们认知之间的关系,所有的认知全是障碍。
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自觉去读懂所有的应用题。外像一切都是假,但是所有的假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内在认知的障碍,只有不断的回归内在,才有可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在六十四卦中,谦的卦象是一个山谷的形状,当你把自己放到谷底的时候,姿态放到最低的时候,往任何方向走都是提升。从无欺到自惬到慎独,把生命彻底觉醒的三个层次境界表达出来了。
随业、随缘、随愿
曙中老师:我刚才听了以后,对随缘印象比较深。随缘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变成了一个口头禅。
我简单分析一下随缘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随业,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随业漂流,当我们面对一些无可奈何的结果的时候,我们放弃了努力,随意漂流。
随缘就不同了,随缘消旧业。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境遇,其实是内在能量在现实空间的一种投射,跟对象没有关系。
我们遇到一个人可能感到很痛苦,他正是这样一个缘起,把我们内在的一些能量状态给激活,或者说呈现出来。随着这样的呈现,我们做什么呢?消旧业,消除内在的障碍,来净化内在的能量系统。当我们内在的能量系统不断调整的时候,缘起就发生变化了,能量投射的关系就发生变化了,那么我们所看到的人和事呈现的状态就不同了,所以随缘是修我们自己的。
最后一个是随愿,愿是什么?按照刘老师的说法来讲,应该就是投影源,我们最初的、最高维的源头能量,我们要安住在那个能量系统里,以那个能量系统来看待我们现实的人事物,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的意义和价值只有一个,就是来成全我们的,让我们的生命获得提升的。这也是谦卦呈现的一种必然的内在逻辑,周围都是帮助我们往上提升的,我们处在一个谷底,我们并不哀叹命运,而是看到了更多的生机和转机,看到了生命提升的可能性,这叫随愿。
随业漂流,随缘消旧业,随愿提升生命境界,不同的起心动念,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