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岁确诊肺癌,她顽强走过16年!然而,命运的考验并未停止——随后,她的老伴和女婿也相继查出肺癌……
![]()
2004年,72岁的樊大娘总感到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睡眠不安。起初以为是年纪大了,没太在意。可疲惫感如影随形,始终无法摆脱。拖到7月,她终于去当地医院就诊,但吃药无效,病情毫无起色。
女儿心急如焚,立刻带她赶往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过十几天的详细检查,结果令人揪心:右肺腺癌,并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和肾积水。全家陷入悲痛,但仍下定决心:一定要治!
![]()
同年9月,全家陪同樊大娘转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次光子刀加免疫治疗后,她不但未见好转,反而连饭都吃不下了,身体迅速消瘦。医生建议化疗,女儿看着母亲虚弱的身体和肾功能不全的检查报告,内心挣扎——“化疗,妈妈能承受吗?”最终,她含泪拒绝。
住院期间,曾是小学教师的樊大娘,常翻阅肿瘤防治手册。一次偶然,她从病友手中看到一本小册子——袁希福老中医的《关爱生命》。一读之下,她深受触动:“那么多资料,就数袁大夫讲得最在理!”她眼中重新燃起希望。
![]()
女儿读完小册子,也对其中提到的“三联平衡疗法”深感认同。9月20日,她携母亲踏进了袁希福的诊室。
那时的樊大娘已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骨瘦如柴,走两步就心慌气短、虚汗不止,口苦、咳白粘痰……袁希福仔细问诊、把脉、观舌,缓缓开出药方,并细心叮嘱煎服方法,语气温和如家常。
樊大娘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到半个月复诊时,她欣喜地说:“有胃口了,吃得也多,心慌气短好转,虚汗也少了……”亲身感受到变化,她坚定了信心:“这药,必须坚持吃。”
2005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CT报告(CT号:06164)显示:右肺块影明显缩小。全家人悬着的心,终于稍稍放下。樊大娘后来感慨道:“刚吃中药时肿瘤有鸡蛋大,再吃像核桃,再做CT,竟只剩一道疤痕!”
![]()
然而命运弄人。2005年11月,樊大娘的老伴——一位老校长,也被确诊肺癌。他的身体状况尚可承受放化疗,全家商议后,在郑大一附院接受了化疗。可不到一年,樊大娘哽咽着告诉袁老:“本以为他身体比我好,能恢复更快……没想到,他比我先走了……”老伴的离世,让病情刚有起色的她深受打击。
生活仍要继续。2006年11月16日,樊大娘在漯河市中心医院复查(CT号:26823),结果令人欣慰:右肺癌已痊愈。“袁大夫,我现在有劲儿了,精神好、吃得香!”她的话语中重燃生命的活力。
2012年6月5日,CT复查再次确认:右肺病灶消失。“我身体可有劲儿!精神、吃饭都好!”
2017年3月11日,袁希福带着学生专程到漯河探望樊大娘。眼前的她面色红润、步履稳健,与袁老在小区里边锻炼边谈笑,宛如老友重逢。
樊大娘72岁确诊肺癌,去世时已88岁高龄——夺走她生命的并非癌症。女儿回忆说:“是心老了,慢慢就不肯吃饭了……”她感激地对袁老说:“谢谢您,让我妈多活了16年。”
2023年7月3日,袁希福诊室里出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脸——正是樊大娘的女儿。原来,她的丈夫上月于郑大一附院确诊右肺腺癌,刚做完手术,两人便直奔而来。“有俺爸俺妈当年‘铺的路’,”女儿语气坚定,“我们就直接来找您了……”
![]()
2023年11月,女婿两次复查显示肺内情况稳定,此后坚持服药。如今他状态平稳,每天清晨还能在公园稳稳地打着太极拳。
诊室窗外,梧桐叶又绿过一季。从樊大娘身患肺癌与肾积水,到老伴遗憾离世,再到女婿确诊肺腺癌——这个家庭在中西医的治疗路上几经波折,却始终被一位医者如老友般温暖的目光守护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