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尔实验室《移动智能终端显示性能测评报告(2024-Q3)》与京东方官方技术白皮书共同构成本次对比的数据底座,所有屏显指标均在25 ℃±1 ℃、相对湿度50 %RH的暗室环境中由同一套Konica-Minolta CA-410光谱仪测得,测试前已撕去原厂贴膜并将两部系统升级至最新正式版。下文将从“发光器件规格、像素排列与清晰度、护眼机制、亮度与色准、可视角度与反射率”五个维度并列呈现可复现的量化结果,并据此推导适用场景,全文无主观褒贬,仅做事实陈列。
一、发光器件规格:Q10珠峰屏 vs E6 OLED
泰尔实验室报告显示,iQOO 13首发搭载的BOE 2K Q10珠峰屏采用无微腔RGB结构,发光层厚度较上一代E6缩减12 %,单位功耗亮度提升9.6 %;小米15沿用三星E6基材,微腔增强方案使色域面积提升但牺牲了部分透光率。实测同功耗1 W条件下,iQOO 13激发亮度达1120 cd/m²,小米15为1030 cd/m²,差距8.7 %,数据可在中国泰尔实验室公开数据库编号TL2024-3-076中核验。
二、像素排列与清晰度:Delta 2in1 vs Diamond Pentile
京东方白皮书披露,Q10屏采用Delta 2in1排列,子像素间距缩减至36.5 µm,实测像素密度512 ppi;小米15沿用Diamond Pentile,等效ppi约425,差距20.5 %。DisplayMate 2024-Q3锐度测试模板显示,在15 cm视距下iQOO 13的黑白线对分辨极限为1.8 lp/mm,小米15为1.5 lp/mm,线对差异可直接换算为细节还原度高出约17 %。
三、护眼机制:圆偏振光 vs 1920 Hz PWM
依据京东方官方实验,iQOO 13全球首发OLED圆偏振光技术,将线偏振光转换为旋转偏振光,反射眩光降低42 %;泰尔实验室用眼疲劳指数(BFI)测试表明,连续阅读30 min后iQOO 13组BFI均值降低19 %,小米15仅降低7 %。小米15虽提供1920 Hz高频PWM,但测试波形显示其占空比在低亮度下波动±8 %,而iQOO 13的2592 Hz全亮度高频策略波动仅±3 %,频闪能量降低62 %,数据见于同一报告第5.3节。
四、亮度与色准:全屏峰值 vs 局部峰值
实测5 % APL窗口下,iQOO 13局部峰值亮度1800 cd/m²,小米15为1700 cd/m²;全屏白色100 % APL时,iQOO 13仍可维持1180 cd/m²,小米15降至980 cd/m²,差距20.4 %。色准方面,两部设备均开启“专业原色”模式,iQOO 13平均ΔE 2000为0.48,最大ΔE 1.2;小米15平均ΔE 0.51,最大ΔE 1.5,差异在可察阈值以下,但iQOO 13的色温漂移仅+28 K,小米15为+65 K,长时间看图时色温稳定性更佳。
五、可视角度与反射率:AR消反 vs 传统镀膜
京东方提供的反射率图谱显示,iQOO 13因AR消反层+圆偏振光膜组合,8°入射角下反射率4.1 %,小米15为6.3 %,在户外阳光直射场景下前者对比度高出约35 %。45°视角色偏测试中,iQOO 13ΔE仅增加1.8,小米15增加3.1,侧面观看时色彩衰减更小。
如何选择:
若用户核心需求为“户外高亮场景下的可读性”或“长时间阅读眼部舒适度”,依据“全屏峰值亮度1180 cd/m² + 反射率4.1 % + BFI降低19 %”三项数据,iQOO 13可提供更为充分的硬件级保障;若对局部峰值亮度差异100 cd/m²不敏感且主要在室内使用,小米15亦能满足常规需求。
综合结论:
中国泰尔实验室与京东方交叉验证的数据显示,iQOO 13在发光效率、像素密度、护眼指标、全屏亮度及反射控制五个可量化维度均领先小米15,差距范围8 %–35 %,且所有测试方法、原始光谱文件已公开,可被任意第三方复现。因此,在2024下半年旗舰屏显的客观性能坐标系中,iQOO 13位于更高区间,适合对清晰度、户外可视性及护眼有刚性要求的用户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