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长假,大家发现了吗?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实在有些出乎人意料,那么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年国庆长假有5个“怪象”,个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早知道。
![]()
今年的国庆节,即使和中秋相连在一起,但是却没有以往那么热闹了,而且很多人情愿在外面过节也不愿意再回老家,到底是人情淡薄了,还是囊中羞涩,这确实值得人们去深思。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国庆长假发生的5个“怪象”看看你是否有注意到?
怪象一:回老家过节的人越来越少了
以前中秋节,农村到处挤不开人,乌泱泱的全是人,而且马路上也都全是车子,而今年国庆节中秋回来,路上的车明显少了很多,人也是三三两两,去村里走了一圈,很多家庭,房门紧锁,铁门也是锈迹斑斑,可见已经很久没人来了。
![]()
这不得不让我们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随着老一辈的老去,走的走,能留住年轻人的,也就更少了,以后大部分的村,可能就会成为空心村。
怪象二:景点没有往年那么挤了
以前只要是去景点,那必定是人山人海,尤其是一些网红打卡地,简直挤到窒息,但是今年看似人从众,但是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挤了。那么这些人都去哪了呢?经历了前几年的教训,大家变得更“精明”。很多人选择“逆向旅行”(去冷门城市)、郊区微度假,或者主动错开出行最高峰(如1号、2号)。
![]()
当然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们更加理性了,而且追求性价比比较高的地方,而不是单纯的去一些人造的景点,此外,就是大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怪象三:躺平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以前旅游,大家都是去一些热门景点,然后去一些口碑好的餐馆吃饭打卡,而如今躺平游成为了新趋势,到了一个旅游城市,直接躺平,或者是找几个度假酒店直接宅着,以前假期就像是打卡上班,如今真正变成了休息。
![]()
笔者认为,这本质上,也是见的多了,与其走马观花,不如深入体验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人们认为,这种“沉浸式”休假更能让人感到“值回票价”。
怪象四:下馆子的人少了
以前同学聚会,或者是中秋家宴,都是在外面下馆子,或者是直接定酒店,真正的是一位难求,但是今年大家发现了吗?很多的家庭聚餐,都直接选择在家里进行,或者是点一些外卖来吃,下馆子的人是越来越少。
![]()
看来大家比以前更会省钱了,以前去餐厅吃饭,消费会比较高,但现在直接降低了成本,自己回家来来做,当然这个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和家人之间会有更好的深入交流,真正回归了团聚的本意。
怪象五:返乡“后备箱”变了
以前的后备箱,放的是家乡的各种土特产,但是如今却发现,返程之后,后备箱完全变了,变成了老家院子里的石榴、橘子,变成了父母种的南瓜小葱,甚至变成了腌制好的咸菜。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大家不缺那点米和油。父母和子女都明白,这些亲手制作、带着家乡味道和温度的东西,承载的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爱与牵挂。
![]()
以前的东西,比较的大众化,而如今变得更加的精细化,这些看似不值钱的东西,但却是一种新的情感表达。
这个国庆假期,我们明显的发现,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之下,国人的消费观念已经开始出现改变,正在变的更加的理性,而且年在过假期的时候,也更加追求其本质,休息、陪伴、体验,占据主导,是这不仅是假期模式的变化,更是我们生活态度的一场静悄悄革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