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在狭窄悠长的小巷深处,一家悬挂着不太起眼招牌的小店,泛着岁月痕迹的墙壁上还粘贴着陈年的海报,被油烟熏得“包浆”的灶台上,烹制的食物正冒出腾腾热气……在你的身边,是否也会有这样一家陈旧的餐馆?当它出现在镜头中时,会向你讲述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概藏在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老馆正浪》里。那些藏于阡陌街巷的隐秘之处、未被网红浪潮席卷的市井味道与人间故事,都随着导演陈英杰标志性的嗓音响起,在光影的记录中被娓娓道来。
![]()
《老馆正浪》海报 图据官微
在七年前的夏日,导演陈英杰带着《人生一串》横空出世,聚焦“烧烤江湖”的人生百态,也让“串”成为美食纪录片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如今,再次回归美食主题,陈英杰及其团队却未记录烧烤摊上的市井烟火,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全国各地近30家老饭馆,呈现了一家家持续经营数十年的小餐馆,讲述着普通的餐饮人如何在岁月中坚守手艺、维系情感的故事。
“这些饭馆,不是所谓的老字号、金字招牌,更不是什么米其林,就是你我身边的,属于‘无名之辈’的老馆子。它们在漫长时光中,与食客街坊衍生出了什么故事,又沉淀出了什么特质,这是我们好奇的故事。”就在新作热播之时,《老馆正浪》总导演陈英杰接受了封面新闻的独家专访,回忆起了从“串”到“馆”的创作历程。
![]()
陈英杰导演 侯欣颖 摄影
从“串”到“馆”
聚焦烟火深处“无名之辈”的老餐馆
“老馆很少搬家,只在时光中行走,封存了很多往事,像一坛陈年老酒。岁月悠悠,老馆试遍了百味千香……”如今,点进纪录片《老馆正浪》中,当导演陈英杰如同水印般的标志性嗓音再响起时,观众眼前仍是热气腾腾的美食,忙碌不停的厨师和吃得面红耳赤的食客。只是这一次,没有了烧烤架上被烤得吱吱冒油的烤串,也没有露天广场上围桌而坐的客人,而是那些藏于街头巷尾,不是熟客都难以发现的小饭店。
“其实,《人生一串3》播出之后,我们也可以继续拍烧烤。只是老围着这一题材打转,团队的热情有点不足了,对于美食的理解也没有变深。”说起拍摄《老馆正浪》的机遇,陈英杰的记忆回到了两年多前,他偶然听团队的一位资深导演说起了家乡的小餐馆,其十几年如一日的存在,凝结成了这位导演对于故乡记忆的一部分。

纪录片里的市井烟火气 图据纪录片截图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连锁餐饮崛起,人们对于预制菜、快餐菜的争论此起彼伏。但在寻常巷陌中,仍然存在着依赖个体手艺与长期积累口碑的老店,它们或许没有金字招牌,也未曾登上某点评网的热门榜单,更没有网红趋之若鹜,却承载着一方水土的记忆温度与邻里街坊的情感联结。而《老馆正浪》想要记录和讲述的故事,正是这些漫长岁月里的市井烟火、柴米油盐的平凡人生。
“这些老馆子,就像是城市里的‘时光驻留点’。”陈英杰说道,它们的存在不只是用味道,更是用一种多年形成的氛围,为来到此处的食客提供一处可以喘息、松弛、找回自我的空间。“它们有点像活着的博物馆一样,保留了这方水土的根和灵魂。”
所以,在《老馆正浪》定格的镜头中,有南昌本地经营了10余年“二楼烧菜馆”的小店,这家在网络中都搜不到的饭店,藏身于居民楼里,既是烧菜馆也是棋牌室;有辽宁抚顺的矿前快餐,这家专门给工友们驱散寒冷的暖心小店,哪怕没有华丽的菜肴,店中亮起的小灯也为辛勤劳动的矿工营造出得以松弛的“结界”;还有位于天津的玉泉饭庄,大厨柴师傅是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人生阅历丰富,岁数大了但做饭的精细程度有增无减……陈英杰和团队前后花了两年时间,走进全国近30家老馆子,见证了灶台前后的动人瞬间。
![]()
年过七旬的柴师傅 图据纪录片截图
同时,虽是老馆,但它们也正“浪”,没有一成不变,仍在创新中不断调整口味,日复一日用时间打磨、用心沉淀味道,孕育出独特的味觉密码,让停留在此处的食客念念不忘。“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老馆子就是陈旧的、不变的。但我想说的是,当这些小店的厨师掂起炒勺,心怀憧憬地想开好这个店起,他们就用一以贯之的能量和热情,更拼命、更努力地把菜做好,把馆子经营好。”
那些藏在生活褶皱处的动人故事
闪烁着平凡人物的光辉
在步履匆匆的都市生活中,那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老馆子里,又生活着怎样的人呢?在《老馆正浪》所呈现的故事里,有热情可爱的东北大姨,哪怕已近古稀之年,仍忙碌在灶台菜板间,用微微弯曲的身躯挥动锅铲;还有做得一手地道的上海老菜的大厨兼老板,做饭之余还爱国画、养猫、养鱼、养鸟;以及矿前快餐的老葛,看似木讷严肃的中年男人,面对顾客却是一口一个“宝贝”……镜头中,老餐馆的“百态人生”鲜活又真实,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
仍奋斗在灶台前的贾姨 图据纪录片截图
其实,回望陈英杰及其团队在近几年推出的作品,总是钟情于市井生活中的烟火人情味,平凡小人物所闪烁的光辉。正因于此,陈英杰及团队创作的作品,总带着鲜明的创作标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市井烟火”美学风格。采访中,提到此处,陈英杰也坦言以前未曾注意这一点,只是拍下自己所感兴趣的人物,但创作至今,他也体悟出其团队所创作的作品,是带着某种价值观和倾向性。“这种风格,我称之为‘贴地飞行’。”
“藏在生活褶皱处,平凡人物的故事,总是最能打动我。”陈英杰谈到,当把眼光投射到生活中的小人物时,才发现他们的面貌是更为丰富的、更富有人情味,却又捉摸不透的。这些看似在普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凡人,陈英杰与团队总能抓住这些人物身上最耀眼的人性闪光点,展现出他们在市井生活中打拼得来的人生智慧。
![]()
矿前快餐的老板夫妇 图据纪录片截图
譬如,陈英杰说起在“二楼烧菜馆”中那位看似名不见经传的主厨,其不仅考取了特二级厨师证书,还曾远赴科威特担任厨师,又在北京一家酒店担任过厨师长。“但如今,他在这家餐馆每天为到这里打麻将的人烧菜,这一点就特别有意思。”
纵看《老馆正浪》中登场的人物,似乎每一个人都不是世俗意义上能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但他们身上流淌着触动人心的生命力——知足常乐,却不甘平庸;历经沧桑,仍保有热情。年近七旬,仍在灶前挥勺、笑着迎客的贾姨;年过七旬,仍扎根在后厨,向弟子传授技艺的柴师傅;还有伫立在北方冬夜里的老葛,用他的小店为矿工亮起微弱的灯光……他们的故事,也正能诠释片名中的那一个“浪”字。
“我们希望观众看完了这部片子后,能够攫取到某种能量,某种生活态度,对自己的生活燃起激情,或者感到心安。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老馆子,不妨去感受一下,看别人的一生都是怎么过来的。”采访的最后,陈英杰这样说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