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前夕,又有两段新线路十三号线二期、十四号线二期加入了广州地铁线网,为周边市民出行增添了新的选择。承载着这份便捷与喜悦的列车在线路上疾驰,顺利开通和有序运营的背后,离不开默默坚守的地铁车辆检修团队。其中有一位00后青年车辆高级检修师于汇洋,自加入广州地铁以来,他连续七年在国庆期间选择坚守岗位,把欢庆和团聚时刻留给乘客,把责任扛在肩上。这次“双节”前他刚刚完成十三号线二期开通保障任务,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双节”的保障中。
![]()
精检细修,守护列车高品质安全运营
于汇洋所在的十三号线是广州首条时速100公里、8节编组A型车地铁线路。为保障沿线市民“双节”出行,于汇洋所在的车辆检修队伍早在节前1个月就开启了列车的系统性普查与节前专项维保工作。作为团队骨干,于汇洋深入地沟、钻进车底,对列车走行部、悬挂装置等关键部位进行精细排查,不放过任何一颗螺丝的松动、任何一处细微的隐患。
![]()
在为期一个月的节前专项强化保障期间,于汇洋累计参与完成了包括列车高压受流、牵引制动、空调照明等在内的60余项重要部件检查与功能测试,确保列车每一个系统都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通过高标准、全覆盖的节前“体检”,以充足准备迎接“双节”大客流,通过节日期间的在岗守护,为每一辆列车筑牢了安全防线,于汇洋和团队就这样全力守护着市民的欢庆之旅和团圆路。
勇当先锋,出色完成新线车辆调试任务
于汇洋不仅是车辆检修队伍中的“佼佼者”,更是十三号线二期新线筹备团队中的“排头兵”。在新车制造阶段,他驻守生产一线,严把车辆质量关,通过对电气布线、设备安装等各道工序的精细监督,提升了制造工艺水平和列车质量,并协助建立起完整的质量档案与标准化制造规范,为后续工作开展树立了标杆。
在列车调试阶段,作为调试负责人,他带领班组完成新车的部件检查、参数调整,不放过任何问题。从设备外观的全面检查,到各部件安装状态的逐一确认;从对线排的查线核图,到整车两万余颗螺栓的扭矩校正;从各部件电气参数设置,到各大系统功能试验测试——他对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协同高效、日事日毕、保质保量。在他的带领下,首列新车仅用5天完成静态调试关键项目,33天完成动力学试验,到车72天正式投入正线运营。这一连串数字记录了他和调试团队夜以继日、精益求精的奋战历程,他们的付出为车辆安全可靠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新线顺利开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潜心钻研,精进于技沉淀于心传承于行
接触过于汇洋的人,都能感觉到他透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这种特质,让他既能在日常检修中细致入微、明察秋毫,又能在校练场上过关斩将、遥遥领先。在一次夜间检修作业中,他仅凭转向架钢簧上一道轻微的磨痕,便敏锐判断出内部构件存在隐患,从而及时排除了安全风险。曾在出征全国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选拔赛中,他凭借扎实技能和顽强毅力荣获全国第三名。他潜心钻研车辆检修,将技术技能和赛场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自主制作十余期《A7型电动列车电气原理图》短视频教学课程,累计参与编写车辆检修工艺规程20余份,更参与负责检修作业辅助工装设备研发等重点项目,其中“受电弓实训测试平台”已成功应用于高校实训教学,帮助新员工和学员尽快掌握方法、提升技能,为后来者的成长按下“倍速键”。
磨砺以须出锋芒,倍道而进正当时。七载坚守,于汇洋从检修尖兵到新线先锋再到团队“导师”,每一次主动挑战和成功跨越,都源于他对岗位工作的热爱和专注,对安全质量的坚守和执着。作为万千地铁工作者中平凡的一员,他始终扎根一线,无畏艰险,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磨砺自我,于点滴经验的积累中追求卓越。正是无数像于汇洋这样的地铁人身上这份于“小岗位”成就“大作为”的担当,为地铁事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来源|运营二中心
文图|周航宇、梁富强
编审|谭膺健、谭竹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