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局发布了最新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结婚对数354万对,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了10.9万对,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
数据显示,我国结婚对数在2013年创历史新高后,就开始了一路下滑。
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2年跌至21世纪以来最低值,只有683.5万对。
2023年随着疫情结束,补偿性结婚潮出现,致使2023年结婚人数上升至768万对,相比于2022年增加了84.5万对。
然而,2024年的数据,再次创下45年来新低,仅610.6万对。
人口总量曾位居世界前列,可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结婚,不想生娃了?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结婚、养娃的成本高到让人望而却步。
之前网上有个帖子算过一笔账:小城市一场体面的结婚,房子75万+装修35万+车 20万+彩礼20万+酒席15万,这加起来足足165万,还只是小城市的水平,要是到了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一套婚房400万,还得是精打细算、紧着花的情况。
再说说,普通家庭养大一个娃需要多少成本?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其中城镇平均为66.7万元,农村平均为36.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8万元。
横向对比国际情况,把一个孩子抚养到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而中国是6.3倍,几乎是全球最高。
![]()
一边是结婚、养娃的巨大经济压力,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对婚姻敬而远之;
另一边,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也在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觉得,单身生活照样能过得精彩充实,不想被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捆绑,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这种观念上的变化,也进一步拉低了大家的结婚意愿。
结婚人数减少,最直接的影响就体现在楼市上。
结婚买新房的需求大幅缩水,新生人口也跟着受影响。去年新生人口954万,今年能有多少?随着时间推移,新生儿减少还会间接波及学区房和改善房市场,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让不少人对楼市前景捏了把汗。
面对人口下降的问题,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应对,从降低生育成本、简化结婚流程到遏制不合理开支,多维度发力帮年轻人减负。
先说国家育儿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一直发到孩子满3周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能缓解不少压力。
再看婚姻登记改革,2025年5月10日起实施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取消户口本限制,年轻人带着身份证直接就可以去领证了,降低结婚门槛,减少因户籍限制或家庭阻碍导致的结婚障碍。
与此同时,国家还在大力遏制天价彩礼和学区房炒作。
通过《民法典》明确婚姻不是敛财手段,给天价彩礼戴上“紧箍咒”;教育部门推行“教师轮岗+多校划片”政策,就是为了缓解家长对学区房的焦虑,从侧面降低养育成本。
一些地方城市也在鼓励生育的路上积极探索,比如湖北天门,二孩最高奖补约29万,三孩最高奖补35.6万。
![]()
不过,即便政策持续发力,过去十多年结婚人数和出生人口双双下滑,已经让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持续减少成为难以逆转的定局。
因此,不少人以人口下滑为由唱衰房地产,认为未来住房将严重供过于求,房子早晚要跌到白菜价。
然而,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亦真亦假,本质上是混淆了房地产“增量时代”和“存量时代”的差异化需求,在存量时代,产品遇强则强!
过去20年,我国房地产处于“大拆大建”的增量时代,核心任务是解决“有没有住房”的问题;而如今房地产已进入到存量时代,需求核心转向“住得好不好”的问题。
换句话说,只要尚未达到“人人住别墅”的阶段,房地产就会一直发展——60后、70后父母购置的住房,无论是户型设计还是居住品质,都难以满足00后、10后的需求,且房屋会随时间老化破败,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始终存在。
更关键的是,人口并非决定房地产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放眼全球,生育率低的国家并非没有房价上涨的案例:欧洲多国、韩国长期处于低生育率状态,但房价仍曾在短期内大幅飙升;即便是深度老龄化的日本,近年来房价也持续走高,不仅收复了30年前的历史高点,还创下新高。
所以,真正决定房价的,是城市核心资源的吸引力,即便未来人口减少、市场内卷,年轻人还是会不断涌向能级更高的大城市,而三四线城市,没产业支撑,人口持续流出,现在的冷清可能也只是开始。
北京这类强一线城市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只要产业还在、资源还在,就不缺年轻人口支撑。
最后也给普通购房者提个醒:未来买房一定是回归理性,你核心需求要明确,要么就是奔着教育资源去的,要么就是奔着品质住的,要么就是奔着通勤去的,不要盲目跟风买大饼,否则一不小心就被套牢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