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是不是也正琢磨着把阳台封上一整块“大玻璃”?通透、敞亮、颜值高,看着像星级酒店落地窗,拍照发朋友圈倍儿有面子。可你知道吗,这几年不少小区开始悄悄整改这种设计,有的甚至被物业直接叫停。
曾经风靡一时的“大玻璃”封阳台,怎么突然就不吃香了?
咱们国家对建筑外窗的安全标准其实早就有明文规定。根据《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凡是七层及以上楼层的外窗、玻璃面积大于1.5平方米或离地高度小于50厘米的玻璃,都必须使用安全玻璃,比如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
而很多所谓“一整块大玻璃”封阳台的做法,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往往采用超大面积单片钢化玻璃,厚度却只做到10mm或12mm。听着厚实,但问题就出在这“大”字上。
玻璃越大,受力越不均匀,风压、温差、自重都会让它持续承受应力。东北这边冬天冷夏天热,一天之内温差能到二十多度,玻璃热胀冷缩反复拉扯,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微裂纹,进而发展成整板破裂。
钢化玻璃虽然强度高,但它有个“先天缺陷”:自爆率。国家标准允许每万平方米钢化玻璃有千分之三的自爆率,听起来不多,可你家那一两块动辄三四米高的大板子,万一赶上这个概率,后果可不是换块玻璃那么简单。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挂块玻璃嘛”,实际上,一整块3米高、2米宽、12毫米厚的钢化玻璃,重量接近200公斤。这么沉的东西,全靠几个金属支架和胶条固定在阳台边缘。可老式住宅的阳台原本设计就没考虑过要扛这么大荷载。
阳台栏板或护栏应具备足够的抗水平推力能力,一般要求不低于1.0千牛/米。可现实中很多私自改装的大玻璃根本没有做结构验算,安装时图省事,打几个膨胀螺栓完事。
遇到大风天气,尤其是春秋季那种阵风突起的时候,玻璃来回晃动,不仅噪音吵人,长期下来还会导致连接件松动、密封失效。
沈阳某小区就发生过一起事故,五级风天里一块大玻璃从中间断裂坠落,砸中楼下电动车,万幸没伤着人,但事后查下来发现主因是底部支撑点没按规范设置,受力全压在一个角上,疲劳开裂导致脱落。
这么大一块玻璃,接缝少是优点,可一旦漏水就是大事。正规封窗讲究“等压腔+双道密封+排水孔”的系统设计,而很多“大玻璃”做法为了美观,把所有缝隙都用胶封死,看起来利索,实则隐患重重。
雨水顺着玻璃流下来,没法及时排出,积在窗框底部,久而久之腐蚀金属框架,破坏密封层。北京住建委曾通报过一起典型质量问题,某新建楼盘交付后半年内,超过三成业主反映封阳台漏水,排查发现正是采用了大面积无排水设计的玻璃系统。
而且这种整板玻璃一旦需要维修,几乎只能整体拆除更换,成本高、工期长,还得吊车作业,楼下居民怨声载道。长春也有类似案例,一栋高层住宅因封窗方式不当,连续三年雨季渗水,居民多次投诉,最后由开发商出资统一改造。
当然,也不是说大玻璃就不能用,关键是怎么用。如果你真喜欢那种开阔视野的感觉,建议优先考虑分体式断桥铝+中空LOW-E玻璃组合,既能保温隔音,又能通过合理分格控制单块玻璃尺寸,降低风险。
同时必须找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提供结构计算书和材料检测报告,确保每一颗螺丝都拧到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年来多次强调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提醒居民不要擅自改变建筑外立面构造。
毕竟房子是住几十年的地方,不能光图一时好看。漂亮很重要,但安全才是底线,您说对不?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