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到了添加辅食的阶段,妈妈们既期待又紧张,一心想给宝宝最好的营养。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下面就给妈妈们讲讲添加辅食常见的5个误区,可别再这样做啦。
误区一: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
有些妈妈觉得宝宝早早吃辅食能长得更快,于是在宝宝不满4个月时就着急添加。要知道,宝宝的肠胃功能还没发育完善,过早添加辅食,肠胃根本消化不了,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而有些妈妈又担心宝宝适应不了辅食,拖到8、9个月才添加。这样可能会导致宝宝错过味觉、咀嚼能力等发展的关键时期,还可能因为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一般来说,宝宝4 - 6个月时添加辅食比较合适。妈妈们可以观察宝宝的表现,如果宝宝挺舌反射消失,对大人吃饭感兴趣,能较好地控制头部和颈部,那就是可以添加辅食的信号啦。
误区二:辅食只吃精细食物
有的妈妈怕宝宝嚼不烂、不好消化,就一直给宝宝吃特别精细的泥糊状食物,比如特别细腻的米糊、蔬菜泥。时间长了,宝宝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以后可能会出现咀嚼困难、挑食等问题。随着宝宝长大,应该逐渐增加辅食的颗粒感。比如从细腻的米糊过渡到稍微有颗粒的粥,蔬菜泥变成蔬菜碎。这样能帮助宝宝锻炼咀嚼和吞咽能力,也有助于口腔肌肉发育,为以后吃固体食物打好基础。
误区三:辅食中过早加盐
不少妈妈觉得宝宝辅食不加盐,宝宝会不爱吃,而且没力气。其实,宝宝1岁以内,肾脏功能还不完善,过早加盐会增加肾脏负担。母乳或配方奶以及辅食中的天然钠,已经足够满足宝宝的需求。等宝宝1岁以后,可以少量加盐,但也要注意控制量,每天不超过1克。过早加盐不仅对宝宝肾脏不好,还可能让宝宝养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增加日后患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误区四:强迫宝宝吃辅食
有时候宝宝吃了几口辅食就不想吃了,妈妈们担心宝宝营养不够,就追着喂,甚至强迫宝宝吃。这样会让宝宝对吃辅食产生反感,把吃饭当成一种负担。宝宝不想吃,可能是已经吃饱了,或者对当前辅食不感兴趣。妈妈们可以先暂停喂食,过一会儿再尝试。如果宝宝还是不吃,也别强迫,换种辅食或者改天再喂。要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吃辅食,这样才有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误区五:辅食种类过于单一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过敏,或者觉得宝宝喜欢吃某种辅食,就一直给宝宝吃那几样。长期吃单一辅食,宝宝容易营养不良。宝宝辅食应该多样化,谷类、蔬菜、水果、肉类等都要逐渐添加。这样能让宝宝摄入更全面的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比如今天吃了胡萝卜泥,明天可以试试菠菜泥;这周吃了苹果泥,下周可以换香蕉泥。每次添加新辅食,要观察宝宝有无过敏反应,没问题的话再继续添加其他种类。
妈妈们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一定要避开这些误区。用科学的方法,为宝宝开启健康饮食的第一步,让宝宝吃得开心,长得健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