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活动与自然保护日益对立的今天,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提供了一种充满智慧的解决方案。这些被特别划定的区域既不是纯粹的荒野保护区,也不是完全的人类活动禁区,而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活实验室。
生物圈保护区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分区域管理方法:核心区提供严格保护,缓冲区允许有限活动,过渡区鼓励可持续社区发展。
“这种分层设计打破了传统保护模式中“人类vs自然”的二元对立,承认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中国青年艺术家李海湖评价说。
他认为:“特别值得赞赏的是,生物圈保护区概念将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同等重视。它认识到,保护语言、传统知识和生活方式,与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密不可分。这种整体性思维正是当今环境保护运动所急需的。”
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5年9月27日新设立26个生物圈保护区,其中包括中国的周至生物圈保护区和大青山生物圈保护区。
至此,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的保护区总数达到785个。
![]()
周至生物圈保护区位于陕西省秦岭山脉南北两坡交界,周至生物圈保护区横跨中国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秦岭作为长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重要的地理与气候分界线。
![]()
保护区面积 690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 96%,植被沿海拔 2,904 米的垂直地带分异呈现 鲜明带谱。野生动植物超过 3,630 种,包括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qinlingensi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qinlingensis)与秦岭羚牛(Budorcas bedfordi)。其中 12 种被列为 IUCN 极危或濒危,64 种为中国特有。
![]()
保护区文化遗产丰富,坐拥终南山道教文化相关遗址。经济上,周至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之一,出口发达、直销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
核心区(293 平方公里)实行严格保护,缓冲区允许非破坏性科研与教育。核心与缓冲区无常住人口;过渡区有 3,993 人居住,通过由全体乡镇与村社签署的“共管协议”参与保护。 此协同治理确保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山地景观之一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生计与文化遗产的一体化。当地道教修习者与猕猴桃种植社区将精神传统与生态农业结合,展示文化价值与地方知识如何相互强化保育与生计。
![]()
大青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阴山山脉中段,面积近 3900 平方公里,是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热点之一。其景观呈现森林—灌丛—草地的完整梯度,连接华北森林区与蒙古高原草原区的植物区系。
![]()
保护区拥有近 1200 种高等植物、300 种脊椎动物与 1800 种节肢动物。其动物群中有 9 种 列入 IUCN 红色名录的物种,包括极危的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濒危的大鸨(Otis tarda)、 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与普氏野马(Equus ferus)。
![]()
约 1600 名居民生活在缓冲与过渡区,农牧传统持续塑造地方生计。大青山地处古“茶马古道”北向通途,连接中国、蒙古、俄罗斯与欧洲,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如今,蒙古族与汉 族牧户在草林交错带将放牧与森林管理相结合,展示地方知识如何支撑生物多样性与草地韧性。 治理由内蒙古林草局牵头,联合地方政府、内蒙古大学等科研机构与社区组织,协调轮牧、森林恢复与草—林生态动力学研究,并推动教育与生态旅游。
![]()
在人类活动与自然保护日益对立的今天,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提供了一种充满智慧的解决方案。这些被特别划定的区域既不是纯粹的荒野保护区,也不是完全的人类活动禁区,而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活实验室。
生物圈保护区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分区域管理方法:核心区提供严格保护,缓冲区允许有限活动,过渡区鼓励可持续社区发展。
“这种分层设计打破了传统保护模式中“人类vs自然”的二元对立,承认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中国青年艺术家李海湖评价说。他认为:“特别值得赞赏的是,生物圈保护区概念将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同等重视。它认识到,保护语言、传统知识和生活方式,与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密不可分。这种整体性思维正是当今环境保护运动所急需的。”
新闻链接:
生物圈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1971年发起)提出的陆地、海岸带及海洋生态系统代表性保护区域概念,通过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分区管理模式,协调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该网络对教科文组织履行联合国科学机构使命至关重要,涵盖陆地、海洋及海岸带生态系统,推动农业生态实践、绿色经济与气候行动,为当地及土著社区提供支持,截至2025年9月已覆盖136个国家785个保护区 。
该计划1976年确立首批保护区,1983年制定首份《生物圈保护区行动计划》,1995年形成塞维利亚战略框架。中国1979年首批纳入长白山等3个保护区,至2025年3月扩展至34个成员,包括珠穆朗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最高海拔)和浙江南麂列岛(首个海洋类)。2024年7月新增11国保护区,总面积达3.74万平方公里。
图片 © Zhouzhi National Park
图片 © Daqingshan Biosphere Reserve
图文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同步分发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聚合媒体
责任编辑:胡宇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