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尘埃落定,高市早苗以明显优势胜出,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候选人。
日媒热议她是“女版安倍”,社交网络群情激昂,大量观点集中在“日本政坛全面右转”。高市的登顶让外界开始关注亚太格局变化,不少分析直指日本即将迎来新的政治周期,不安和争议浮现。
高市早苗出身神户大学,大学毕业后进入传媒行业,随后步入政界,很快因突出表现引发关注。早年与安倍晋三结缘,成为安倍系内部最倚重的女性政客,安倍政府多次将她提拔到重要岗位。
她曾以无党派身份参政,随后正式加入自民党,历任经济产业副大臣、总务大臣等关键职务,成为少数能长期稳坐内阁的女议员,也是在自民党被视为少壮派代表的人选。
高市公开承认自己深受安倍信任,多次强调继承安倍内政外交方向,公开立场清晰,并不遮掩自己对保守派和右翼理念的倾向。无论对修宪、国防、社会政策还是对历史问题的表态,都与安倍路线极为一致,因而长期被媒体称为“安倍路线最纯正的继承者”。
党内保守派阵营稳定支持她,也是日本政坛极少数能与传统权力结构搏杀、并最终脱颖而出的女性。
高市早苗的极右翼主张没有半点遮掩,参拜靖国神社几乎成了她每逢敏感节点的“规定动作”,任阁僚时也不避讳高调献花,强烈表示“为英灵守护国家就是本分”,媒体一度评价其“比安倍还要偏右”。
对修宪问题她态度坚决,公开呼吁彻底修改现行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推动自卫队正式成军,连续多年要求国防预算提升到占GDP2%以上,并屡次提出“敌基地反击能力”入法。韩国和中国多次表达关切却未见其收敛。
对移民和难民问题持明确的排他立场,强调日本民族优先,反对多元文化渗透,批评与美军的深度依赖,称“要在美日同盟框架内争取战略自主”。部分极端言论在社交舆论引发争议,但高市始终坚持日本“主权自主、国益至上”的路线,言行之间,右翼政策主基调愈发清晰直接浮现。
高市的上台,让自民党内部的右翼色彩彻底浮出水面,以安倍系为主的保守派全面占据主导,党内温和力量话语权不断萎缩,政策讨论也几乎被安全保障、国防扩张等高压议题挤占。
公明党明显对高市的右倾路线表现出警觉,传出对自卫队扩军和修宪议题反复提出保留意见,执政联盟内部分歧加深,未来合作走向难料。
在野党方面,立宪民主党持续对高市政府进行口头抨击,但组织力薄弱,选民吸引力有限,松散的反对派联盟难以形成实质威胁。
高市本人在党内外都面临压力,安倍路线追随者期待其彻底转型日本安全政策,温和派则担忧党内愈发排他、内部容错空间缩小。
社会层面,围绕修宪、靖国、外来人口等议题争议升温,舆论分化。自民党继续右转,党内外矛盾叠加,治理难题浮现,更多政策议题很快指向对外安全与军事方向。
高市早苗的强硬治安与扩军承诺迅速刺激日本周边国家警觉,韩中两国外交部门几乎第一时间表态“深切关注”,朝鲜半岛舆论压力骤增,韩国保守派开始炒作“日本军事威胁回归”,中方相关智库分析也频繁警告日本“脱和平宪法”的动向。
日本国防预算若再度上涨,亚太区域军备竞赛风险明显抬头,驻日美军安排和与美安保条款都浮现博弈空间,美日同盟虽稳但对于日本“自主强军”并非全盘支持,加剧同盟体系内部的磨合压力。
台海议题、日本在西南诸岛部署反舰系统、不断强化岛屿防卫,这些政策信号使东亚局势远离“旧安全框架”,区域海空力量分布也在悄然变化。
亚太多边机制内部,东盟国家态度复杂,担心日中关系再次急转直下,南海安全议题本已敏感,再添变量。
澳大利亚、印太战略参与者对于日本右翼政府加速扩军持保留态度,更倾向于观望与锁定自家底线。
外界观察普遍认为高市对外立场极端,特别是在推进武装力量现代化、主导区域安全议程、提升自卫队角色方面,和历届日本首相有本质区别,部分亚太国家已开始调整外交节奏和安全战略,同步加强内政抗逆能力,应对日本可能引发的新一轮地缘风险和对抗压力。
虽然高市早苗成为首位女首相被外界热议,但日本国内各种矛盾没有因此得到舒缓,反倒因为极右翼路线持续强化导致社会对立加深。部分女性选民对“女首相”身份持期待态度,却很快发现高市的政策造福范围有限,保守主义盛行下妇女权益议题被边缘化。
青年群体对首相换人并无多少安全感,经济压力、通胀困局令人焦虑,社会老龄化问题愈发严峻,养老金和医疗体系改革悬而未决。地方与中央利益拉锯持续,政坛内部针对修宪和军备扩张话题反复分裂,党内缺乏团结基础,在野党也难以形成对抗势力。
部分自民党中间派甚至开始质疑高市个人领导力,金融改革推进缓慢,日元汇率波动影响企业信心,基层民众对政府效率感到失望。各类抗议和网络舆论不断涌现,很多人担忧极右翼政策下社会包容性进一步缩减。部分专家直言日本正在陷入新的政治不稳定周期,“女首相”光环只是表象,结构性风险正在积聚。
高市早苗坐上自民党权力巅峰,日本右转无异于敲响警钟,极右翼政策正在成为主流趋势,对亚洲各国来说,这不是遥远的危机,而是现实的压力源头。
她的到来加速了日本安全立场的强硬化,扩军修宪并不止于选举口号,区域安全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邻国不可能继续保持观望,每一次政策调整都有可能引发新的摩擦。
也许女首相只是表面的突破,日本政坛才刚刚步入真正的动荡周期,亚洲必须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化急剧蔓延,不要被“女性领导人”形式遮蔽了实质,未来几年的政治风暴和安全挑战很可能已在门口等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