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知识解读一则重要军事动态:根据央视新闻近期的披露,歼-16战斗机曾与外军隐身战机对峙,并成功将其驱离。
![]()
外界普遍猜测被锁定的外军战机是F-35。歼-16真的具备锁定F-35这类隐身战机的能力吗?
![]()
这件事确实非常精彩。结合对军事新闻的长期关注,武器小编推测事件可能发生在去年6月或9月,地点在南海——当时就有消息称南海发生过我军与外军的重大军事对峙。
![]()
期间还出现了强烈的电磁波干扰,长期关注此类相关报道的军迷应该对这则信息有印象,当时电磁波覆盖了整个南海区域,与此次披露的对峙场景高度吻合。
![]()
从细节来看,歼-16此次对F-35(推测为外军涉事机型)进行了两次锁定,过程极具实战意义。
![]()
第一次锁定发生在双方战机“对头飞行”阶段——由于双方都不愿开第一枪、避免冲突升级,本质上是在空中“拼缠斗”:比胆识、比战机性能、比武器优势。
![]()
歼-16能成功锁定F-35,核心依赖其搭载的JED268A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款雷达直径达1米,探测距离远,可锁定400公里外的目标,还能同时追踪40个目标,且采用氮化镓技术的T/R单元。
相比传统砷化镓技术,功率提升显著,性能远超普通雷达,这是锁定隐身战机的关键。
![]()
第一次锁定后,F-35通过机动摆脱了锁定,但双方继续接近,直到距离仅10-15米,进入近距离缠斗阶段。
![]()
此时歼-16飞行员做出了“滚筒动作”——即战机翻身倒飞,一方面规避F-35的反锁定,另一方面调整姿态,随后在僚机配合下,完成了第二次锁定,且这次是“单架歼-16同时锁定两架F-35”,难度极高。
![]()
能实现这样的战术动作,除了歼-16自身雷达性能强悍,背后还有体系支撑:空警-500预警机提供了空中电子支援,电子战飞机也在后方实施电磁掩护,形成了“战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的协同作战体系,这也是我军在南海区域的优势所在。
![]()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此次执行任务的歼-16隶属于西部战区(负责新疆、西藏方向防务),而非南部战区(直接负责南海防务)。
![]()
这体现了空军的“轮训机制”——将经常与外军对峙的南部战区飞行员经验,传递给其他战区,以“实战场景练兵”。
![]()
简单说,就是让西部战区的飞行员到南海参与真实对峙,积累实战经验,确保每个战区的飞行员都能应对复杂空中局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