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和祖国共成长
![]()
支教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未来,也照亮了志愿者们的心灵,传递着知识与希望的双重光芒。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 张祜维
我是北京科技大学研支团的一员,此刻在伊宁市第十九中学,担任七年级语文老师刚满三周。这段日子像伊犁河的流水,清澈里藏着厚重,让我在教书育人的细碎日常里,读懂了“我和祖国共成长”最生动的答案。
初登讲台时,我攥着教案的手全是汗——怕讲不透知识点,怕控不住课堂节奏。是语文组的前辈们拉了我一把:张老师陪我逐字打磨《春》的教学环节,童老师把珍藏的课堂管理笔记借给我,教研会上大家围着我的教案“挑刺”,句句都是“掏心窝子”的经验。
![]()
跟着他们一起集体备课、听评课的日子里,我慢慢摸清了课堂的节奏:什么时候该引导孩子朗读,怎样用提问勾起兴趣。更触动我的是他们眼里的光——从教30年的张老师说“每届孩子不一样,每节课都得新鲜”,这份对教育的热忱,不正是新疆七十载教育事业从落后到繁荣的“密码”吗?如今我站上讲台,也想把这份坚守传下去。
![]()
我总被“我班”孩子的真诚打动。天刚亮,教室的灯就亮了,晨读声撞在窗户上,偶尔惊飞檐下的麻雀;午后练字时,铅笔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比盛夏蝉鸣还让人安心。孩子们的分享突然让“发展”有了具体的模样:“老师,我家附近的公园新修了健身步道,爷爷每天去散步!”“我爸爸说,以前伊宁的路窄得错不开车,现在坐公交能直达商场!”他们说着家乡的新模样,眼睛亮得像星星。原来祖国的成长从不是遥远的数字,而是孩子家门口变宽的路、变美的公园,是他们口中“越来越好的生活”。
站在三尺讲台上,我渐渐懂了“研支团”这三个字的重量。新疆七十载栉风沐雨,从贫瘠走向富饶;伊宁褪去旧貌,成了充满活力的新城。而我能做的,就是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融进每一堂语文课、每一次课后谈心——帮基础弱的孩子补拼音,听想家的孩子讲家乡的故事,用课文里的远方,点亮他们的梦想。
![]()
支教从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我与伊宁的双向成长。往后的日子,我想继续做孩子们的“引路人”,陪他们长大,也陪这座城市一起,在祖国的怀抱里,奔赴更明亮的未来。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分团 钟子康
两个月前,我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站上拉萨柳梧初级中学的道法讲台。从学生到老师,我渴望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雪域高原的秋日里。
![]()
![]()
还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时,孩子们的目光里满含着对我这个新老师的好奇,但更多流露出的是那份质朴、纯粹和热忱,还有满满的求知欲。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尽己所能将“道法”课讲得鲜活而深刻。讲授“维护国家利益”时,我们对比拉萨的新老照片;探讨“民族团结”时,我们一起制作“民族手拉手”卡片。学生次仁多吉说:“我爸爸说,家里的太阳能是国家帮装的,这就是国家对我们的好。”这一刻,课本上宏大的概念,化为了生活中真切的温暖。
![]()
![]()
两个月过去,知识已内化为他们观察世界的眼睛。他们参加完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典后,会向我讲起心中那份骄傲和自豪;观看完“9.3阅兵”,由衷地赞叹祖国的强大。
这段旅程,让我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同行者。我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也在与祖国边疆的深刻联结中,读懂了自己的成长。“与祖国共成长”,就是将书本上的热爱,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化为与孩子们共同望向未来的坚定目光。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甘肃分团 黄韵
粉笔灰缓缓沉降,九月的教学札记在阳光的映衬下字迹愈发清晰。一周11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结束,我站在教室后方忽然觉得,这简陋的机房恰似一只时光匣子,盛放着我们共同拔节的声响。
![]()
九月三日课堂上,我指着阅兵仪式直播截图告诉同学们,东风导弹的精准定位、航天部队的苍穹守望,背后都是信息技术编织的国防网。看着他们用力点头的模样,我忽然懂了,“育人”不是空泛的话,而是在这样的瞬间,把“爱国报国、强国有我”的种子悄悄种进他们心里。
![]()
![]()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天,我将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铭记九一八》带进课堂。在周一升旗仪式上,我作为领诵人带领全校师生诵读《少年中国说》。我深知,当千百个少年的声音在陇原上汇成同一个节拍,历史的回响便真正照进了未来的晨光。
![]()
在国庆来临之际,我揣着一沓“学子梦想卡”,将励志教育系列活动“励志学堂”开展至兴国教育集团六中分校。我向他们讲述着自己的成长经历,从红色苏区的小县城出发,考入北科,并揣着支教初心来到秦安的故事。写下座右铭,设下小目标,立下少年志,工整的字迹承托着学子梦想。
![]()
![]()
从忐忑不安走上讲台,到侃侃而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我明白,支教是一场双向的成长:我在课堂上播撒爱国的种子,也在孩子们的眼神里,读懂了“责任”的分量;我陪他们憧憬未来,自己也在这片土地上,长成了更懂担当的模样。
![]()
“我与祖国共成长”不是一句遥远的口号,是在秦安的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变成学习的动力;是我作为支教志愿者,把知识带给西部孩子的同时,祖国也在托举着我,从一个懵懂的学子,长成能为社会发光发热的人!
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广西分团 黄旖柠
九月的校园,红旗在山风中飘扬,笑声与歌声在西南大山间回荡。初来乍到的我,带着一丝紧张走进教室,却被孩子们那一张张明亮的笑脸温暖了心。
军训的日子里,站军姿,他们背脊笔直;齐步走,脚步声如战鼓。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广西大山孩子们特有的蓬勃朝气,以及广西先辈“狼兵”精神的延续--倔强、坚韧、不服输。休息时,有学生悄悄问我:“老师,我以后能去当兵吗?我也想参军报国。”望向他们,我看见青春与热血汇入祖国的希望。
![]()
历史课堂上,我和他们一起重温那段铭刻民族记忆的岁月。我讲起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带他们回顾93大阅兵的恢弘场面,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与民族自豪。后来,我们一起观看了《我和我的祖国》。当旋律响起,几个孩子悄悄抹了眼泪,而我心中涌动的,是与他们同频共振的爱国情感。
![]()
![]()
教室后墙的黑板上,“喜迎国庆”的大字被描得格外有力。孩子们用彩色粉笔画上天安门和五星红旗,每一笔都饱含热情,就像他们心里盛开的花,与祖国一同绽放,艳丽而真诚。
![]()
我常常想,能在这里陪伴他们成长,是怎样一种幸运。他们在与祖国共成长,而我,也在与他们一同成长。
![]()
这群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们不仅为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的光芒,更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和社会的责任。这段经历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投身公益事业的决心,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职业道路的更多思考。
近期专题 欢迎投稿
出品 | 北科小博士新媒体工作室
来源 | 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
排版 | 玥彤
责编 | 玥彤
校核 | 吴桐 小烨 冰镇小泡沫 怜星
值班编委 | 小丸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