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告别了日常工作的压力,但心脏的“考验”可能并未减少。突如其来的放松、密集的聚会欢庆、长途旅行的奔波、甚至熬夜追剧打乱作息,这些生活节奏的骤然改变,都会使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此刻,支配心脏跳动的“神经系统”可能因此失衡,导致心跳的节律发生异常。
这正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假期里反而更容易感到突然的心跳加速或变慢、心头“咯噔”一下、或是不规则的“漏跳”感。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之为心慌、心悸,是心律失常的典型表现,绝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太累了”。
![]()
认识心律失常:不只是“心跳乱了下”那么简单
临床上,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如早搏、房颤)和缓慢性(如窦性心动过缓)两大类。要了解心律失常的重要性,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关键概念——“心血管事件链”。
1991年,美国心脏病学专家Braunwald将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归为“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这一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这个过程被总结为“心血管事件链”,而心律失常,正是贯穿于这条事件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要知道,国庆假期中常见的不规律作息、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因素,都可能打破心脏正常的电生理平衡,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防治结合,构建心律失常的全面防线
面对心律失常,日常防范是守护心脏的第一道关口,其核心在于规避诱因,培养“护心”生活习惯:
1、保持作息规律,尽量避免熬夜和突然的跨时区旅行;
2、管理情绪,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保持心态平和;
3、注意饮食有节,限制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
4、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假期行程,保证充足休息。
![]()
当防范未能阻止心律失常发生时,科学治疗则至关重要。
被纳入《通络药物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专家共识》的参松养心被证实可通过调节钠、钾、钙等离子通道开合,纠正心肌电信号,让乱跳的心平静,让过慢的心加速,突破性实现心律失常“快慢兼治”;同时能够改善心脏因疾病或长期负荷过重导致的异常结构和功能变化、调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平衡以及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从根源干预心律失常发生。
近年来,一系列高质量临床研究也验证了参松养心在“快慢兼治、整合调律”这一领域的价值。“参松养心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研究”证实,对于治疗阵发性房颤,参松养心总有效率达62.3%,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欧洲心脏杂志》发布的“参松养心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SS-AFRF研究)”显示,参松养心可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1年复发风险40%,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
从关注每一次不寻常的心跳警报开始,将健康意识融入生活的每一个当下,用积极的行动和科学的认知,真正守护好心脏的健康节律,享受每一段充满活力的美好时光。#通络药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共识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