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元一副的眼镜,商家含泪血赚1800元——这是很多人对眼镜行业的“暴利”印象。
![]()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门看似稳赚的生意,过去4年却有250多万家眼镜店倒闭,占比接近行业总量的1/3。
![]()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5年,注销或吊销的眼镜店数量高达250多万家;就连行业巨头也不好过,博士眼镜2024年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9%。一边是“暴利”的标签,一边是扎堆倒闭的现实,眼镜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曾经的“赚钱机器”:暴利加刚需,门店疯狂扩张
放在以前,眼镜店确实是实打实的“赚钱机器”。用两个字总结就是“暴利”——成本百元的墨镜能卖到2000元,镜框溢价高达300%。
更关键的是,眼镜是妥妥的刚需品。2023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人数约1.18亿人,高中生近视率超8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达到90%,身边戴眼镜的人一抓一大把。
![]()
在“暴利+刚需”的双重驱动下,眼镜店开启了疯狂扩张模式。2001年宝岛眼镜只有30家门店,到2011年就突破1000家,10年增幅超过33倍。
更夸张的是,各地纷纷建起眼镜城,几层楼全是卖眼镜的,场面堪比集市。根据欧睿数据,2024年我国眼镜市场规模仍高达737亿元,需求端始终旺盛。
![]()
倒闭潮真相:信息差消失,套路被戳破
既然需求还在,为什么眼镜店会集体倒闭?核心原因是“老玩法”行不通了,首先是信息差没了。
过去眼镜店的底气在于“配镜必须到店”,验光、试戴等流程让消费者没法绕过,商家靠着“进口材料”“专业仪器”等说法制造信息差收割钱包。
但随着互联网信息透明,电商平台直接“偷家”——镜片加镜框59元包邮,甚至9.9元就能在线配镜,消费者上传医院验光单,30秒测完瞳距,就能买到度数准确、颜值不错的眼镜。
![]()
其次是宰客套路太狠,透支了信任。要价600元的纯钛镜架,批发价只要50元;品牌镜片建议零售价2980元,实际能打3折;甚至有成本6元的镜片卖出2000元的天价。
更有甚者号称“不做手术逆转近视”,把顾客当傻子。这些丑闻一曝光,消费者的信任彻底崩塌。而有些小店为了抢客源玩价格战,推出“配眼镜送太阳镜”“99元近视镜”,用的却是回收镜框、劣质镜片,进一步拉低了行业形象。眼镜行业的“暴利滤镜”,就这么被现实戳碎了。
活路在哪?靠差异化和透明赢回信任
眼镜店不是没活路,需求一直都在,只是游戏规则变了。未来的眼镜店,光靠“专业”“暴利”行不通了,得在服务体验、性价比的基础上,走出差异化道路。
比如把眼镜设计得更有特色,推出设计师联名款、动漫联名款,把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融入进去;或者提供定制刻字、眼镜穿搭建议等服务,增加审美体验和情绪价值,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理由。
说到底,眼镜店倒闭潮不是因为行业没需求,而是因为模式太落后。当信息差、暴利被互联网碾压,行业注定要经历一场“祛魅”和洗牌。需求从来没有消失,但套路总会失灵,大众生意要长久,终究得靠透明和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