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党团18位民代公开呼吁,优先救灾停办辩论和政策宣讲,
罗智强、郝龙斌跟进,哪怕对中天食言,
馆长只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疑问:怕被我问?
如果说此前他还在罗智强、郑丽文之间难以取舍,相信此时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这位抱着下架绿营坚定决心的岛内网红,原以为拼尽全力帮助蓝营对抗大罢免,就可以让岛内非绿政党在两岸认知上迎来一个新局面,可一场蓝营党主席改选让他彻底寒了心。
![]()
作为岛内最大在野政党,蓝营原本应该顺应“馆长”掀起的两岸交流、交融热潮,把岛内对于“中国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推向另一个高峰。甚至通过蓝白合,要在意识形态上影响白营及其支持者,让绿营的“台独立场”彻底被岛内民意孤立。
唯有如此他们才会跳脱开,这么多年绿营为他们划定的圈圈,未来岛内政坛的格局,绝不仅仅是蓝白要联合才能战胜绿营。而是由过去的蓝绿对决,到当下的蓝绿白三强鼎立,直接向蓝白对决发展。届时就看谁更能推动两岸关系,谁能在和平统一上成为主导,就能更有能力解决岛内的民生问题,把大陆强大的资源为岛内所用,造福岛内民众。
![]()
我相信“馆长”是最乐见这一局面的人,只有如此他才会更有用武之地,当然这个过程中他肯定会更偏向白营一些,但也不是绝对。最终要看蓝营自身的表现,毕竟在两岸关系上,蓝营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显然他们让“馆长”极度失望。
其实蓝营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搞懂一个真相,那就是但凡他们改变颓势,无不与两岸关系实现突破有关。
当下已经非常明显,若不是“馆长”孤注一掷、以身入局,彻底捅破绿营编织多年的信息茧房,那么蓝营恐怕早就葬身这场根源基于“抗中保台”的大罢免了。其实又何止“馆长”,又有多少以往对蓝营不满,此时却坚定站出来为他们摇旗呐喊的人。绿营发动的这场大罢免,最终让包括蓝营在内,岛内非绿群体实现了空前团结,由此才会让他们最终全身而退,如果光指望蓝营自己,结果不言自明。
时间退回到20年前,当时蓝营的处境与当下何其相似,接连经历两次败选的连战,痛定思痛决心在两岸之间实现突破。外界一度将他2005年的大陆行形容为“破冰之旅”,他为此也提出“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平等协商、共创双赢”的16字原则。10年之后在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时,他再度提升了自己的两岸原则,这一次他提出“一个中国、两岸和平、互利融合、振兴中华”,这也被认为是他为蓝营制定两岸路线的升级版。
也正是源于身为党主席的连战,敢于突破岛内禁忌,敢于逆岛内所谓主流民意而行,反而成全了马英九,也创造了蓝营近20年来最高光的时刻。而马英九执政8年,也创造了两岸交流的最高峰,然而自那之后,蓝营快速衰落,越想赢越赢不了,反而越发在两岸议题上趋于保守,甚至一度跟着绿营跑。蓝营核心层美其名曰,谈“中国人”、“一中”没有选票,蓝营要更务实朝本土化政党迈进,结果就是他们连输三场岛内“大选”。
![]()
这一回“馆长”再度充当起了破冰者的角色,蓝营却不敢顺势而为,在一场专门针对两岸议题的辩论会上,罗智强、郝龙斌甚至充当了“逃兵”。我们很难摸清两位原本该是对手的候选人,竟然选择了相同的策略,难道双方幕僚心有灵犀找到了胜选密码?这只能说明他们确实到了穷途末路,只寄望通过技术层面的投机来扭转颓势,但这种逆潮流而行的短视,只能加剧他们的败选。
可见历史是何其相似,只有遵从大势才会成为最终的赢家,也难怪岛内有学者认为,连战的两岸路线绝不该成为蓝营的天花板,蓝营想要在未来寻求更大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在这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由此当了“逃兵”的郝龙斌和罗智强,没戏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