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有人将个体间的打车纠纷,轻易上升为对一座城市的地域抹黑?难道为了博取流量,就可以无视事实、肆意诋毁吗?
这种以偏概全、为流量消费城市声誉的行为,实在令人愤慨——个体矛盾本可理性解决,却被放大为地域标签,既伤害了城市形象,也辜负了大多数人的善意。
10月3日,一女子发视频吐槽“合肥庐江的网约车司机临时加价、拒载”,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关注和热议。
根据女子描述事情是这样的:
她和朋友来到合肥庐江参加朋友婚礼,出高铁站后打网约车,从4个平台接连下了十几个订单,结果平台上显示的价格没有一个司机愿意接,均要求加价才肯送。
她要去的是汤池镇某酒店,距离大概有18公里,女子在平台上选择的特惠、一口价显示为30元到40元之间,而每个司机打电话过来沟通是要50元,被女子拒绝连着取消了好多辆。
![]()
最后也不知道她们是如何到的酒店,女子在视频中吐槽:合肥,这就是我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合肥真给我们安徽丢脸。
![]()
其实仔细看,平台上面显示的只要不是特惠、一口价的价格都超过了50元,旁边还有停着的出租车,但凡她选择不是那么便宜的或坐出租车,早就到酒店了也不用在这耗着了。
视频发出来后,网友评论一边倒的认为是女子要求太高,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一个司机加钱是司机的问题,如果都加的话那说明真的不挣钱。”
![]()
“到汤池没人回庐江,再放空车回去,哪个司机都不愿意去的。”
![]()
“怪不得司机,接单是平台指派的,如果能选择,你这个单没有司机愿意接。”
![]()
确实,网友说的挺在理,赔本的买卖谁愿意做?要是司机加价太高了该批判是得批判,关键人家要的挺合理,没准比出租车还要便宜。
大晚上的,又是节假日,与其送你去那么远的地方赚不到钱还不如在市区多接几单呢,就好比一款饮料厂家统一零售价是3元,可送到某些地方(例如黄山)会增加很多成本,就必须要加价。
![]()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女子也没错,谁都想花最少的钱打到车,既然平台有这个价格我为什么不能坐呢?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平台定价的缘故,没有考虑到司机的现实情况,这样的矛盾却摊到了乘客与司机身上。
司机是出来挣钱的,不是出来做慈善的,你可以投诉司机拒载、临时加价,但是不能够因为这一件事上升到整个城市,这未免有点太不公平了。
乘客应该多理解一下司机的难处,真不是他们想拒载加价,是真没钱赚,设身处地想一想就知道为什么他们要加价了,出门在外的,该争的理要争、该花的钱的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