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山东国资报道)
文|青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王孝芝
![]()
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使命担当。2024年,在省国资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青岛市国资委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在优化国资布局、深化改革赋能、强化国资监管、落实党建引领和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岛国资力量。
![]()
![]()
产业布局向“新”而行,发展动能加速蓄积
一是新项目带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引擎。开展市直企业主责主业认定工作,强化企业投资与主业联动要求,2024年市直企业完成重大项目投资533亿元,8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投资额占青岛市入选项目的60%。制造类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2%。组建央企国企招商专班,成立17个招商团队,举办“企地共建·走进青岛”等活动43次,在推合作项目近200个,对全省、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日益增强。
二是新科技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国有资本收益其他资本性支出支持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项目的比例提高至60%。出台完善市直企业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政策,工资总额等薪酬激励政策向企业科研人员倾斜。首次召开市直企业科技创新大会,出台深入推动市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行动计划(2024—2028年),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组织新质生产力务虚会、在清华大学举办两期市直企业负责人科技创新培训班等活动10余次。指导海湾集团入选上级国资系统评选的专精特新企业,青啤集团入选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名单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地铁集团全国首条应用全自主运行系统示范线路等一批成果不断涌现。
三是新产业布局,助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升级。建立“市级协调、国企引导、基金领投、园区配套”产业发展模式,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增幅126%。传统产业升级“焕新”步伐加快,将红星集团划转国投公司支持全市高端化工千亿级产业链升级,组织向社会开放24个国企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青啤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名单,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迈进。组建海洋发展集团、数据集团,推动优势资源高效集中专业化发展。
![]()
2024年6月,青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孝芝带队赴部分驻青高校和科研院所调研
国企改革向“深”推进,活力动力持续增强
一是系统集成改革推动有力。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创新配套实施7个专项工程、91项改革任务、281项改革措施,提前3个月实现年内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的目标,国企改革跑出加速度,为2025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改革实践成效不断凸显。在全域国企落实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优化企业家培育生态、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新模式、以党建引领带动中央企业和地方融合发展等3项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区域性综改试验标志性成果清单,在全国推广。累计11户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科改示范”企业,入选数量居计划单列市第2位。
三是市场化机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建立外部董事报告机制,提交10项重大风险报告,监督作用日渐增强。企业劳动用工、选人用人、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实现全覆盖,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经理层成员达到1288人,进一步激活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外部董事报告制度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分类考核两项经验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国资监管向“实”求效,安全底线不断牢固
一是监管制度更加系统严密。建立投资评审专家委员会制度,制定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办法,实行企业预算审核和刚性约束机制,试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开展合规管理提升行动,市属企业普遍建立合规管理体系。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国资监督工作闭环机制不断完善。
二是监管方式更加科学高效。主动靠前监督,深入企业开展国资综合监督检查、公司治理示范创建、合规管理提升行动等专项监督检查,覆盖市直企业年度全部重点监管事项,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反馈、立行立改。加强穿透式管控,司库体系实现对企业境内银行账户和资金的统一管理,阳光采购平台累计成交项目4334宗,节约资金约1.34亿元。
三是防范化解风险更加精准扎实。实施“提示函+警示函”监督机制,对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早期识别与预警,同时抄报相关部门,形成内外联动、协同监督的格局,获国务院国资委肯定。分级管控高息融资,对6个月内到期债务实行滚动监测,规范城投公司举债融资,化解存量、严控增量。企业亏损、压缩层级专项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常态化推动市直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
2024年5月,青岛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孝芝带队赴青岛部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调研
推动党建向“细”延伸,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一是党建管理根基更加牢固。落实青岛市委部署,原隶属市委的23家市直企业和31家中央、省驻青企业党组织关系调整为隶属市国资委党委。市国资委党委管理党委数量增至66个,党组织数量升至3567个,党员队伍6万多名。构建“1+23+42”党组织管理体系,党领导国资国企工作制度不断健全。
二是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坚持党建引领打头阵、狠抓落实当先锋,推广青啤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做法,推动党建工作进项目、班组、工地、窗口、场站。在委机关开展“五比五看”活动,推动争当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排头兵。驻青国企党建研究会升级为党建与发展研究会,推动280家会员单位党建互促、市场互联、管理互学,揭牌启用“驻青国企机场会客厅”。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力。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累计组织学习60余次,专题主题党日50余次,开展集中培训7次。在全省率先开展清廉国企建设,培树4户清廉国企建设示范企业,创建青岛市国资委“亲清惠企 廉润国资”廉洁文化品牌,指导企业创建“1+N”廉洁文化品牌矩阵,推动企业制定文件1300余个,形成机关带动做榜样、企业联动当先锋的强大合力,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履行责任向“广”覆盖,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一是匹配城市发展。市直企业对全市城市更新的贡献度超过六成,国信集团加快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底公路胶州湾第二隧道,能源集团实施青岛市集中供热史上最大规模老旧管网改造项目。扎实推进低效存量土地盘活更新,分类施策并制定“一项目一方案”,搭建与专业市场运营主体沟通平台,推动城市风貌持续焕新。
二是服务民生保障。推动市直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践行使命担当。能源集团先后实施省内规模最大“煤改气”项目、全市最大规模老旧管“三年攻坚行动”,实现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通气运行。水务集团海水淡化规模达34.1万吨/日,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城发集团建设全省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城运控股集团已有254条线路实现与地铁有效衔接。机场集团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000万人次,航班准点率位列华东地区首位。
三是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企业将社会责任和ESG融入企业发展战略,降碳成效显著,一批企业跻身ESG建设排头兵。在2024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上发布了青岛市国资国企履行社会责任取得的成果。青岛啤酒厂获评全球首家食品饮料行业“可持续灯塔工厂”,水务集团两个减污降碳典型案例亮相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青岛市作为地方国资代表在ESG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发布会上发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