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养老院302房的窗帘,三个月没被拉开过。82岁周教授躺在左床,呼吸声像漏风的风箱。右边老伴张老师说不出话,眼神跟着体温计转。
![]()
床头柜摆着三个相框,全是子女在国外的全家福。
老大在纽约当医生,老二嫁伦敦,小儿子移民澳洲。
当年送机时周教授红着眼:“缺钱就说,别委屈自己。
”那句“常回家看看”,被行李箱轮子声盖得严严实实。上周三护工发现,张老师没了呼吸。周教授摸着老伴冰凉的手,突然能说话了:“等我.
”当天下午,他也走了。养老院打越洋电话,老大说手术推不掉,老二孩子要考试。
小儿子说澳洲入境得隔离,最后商量开Zoom葬礼。
殡仪馆的人说,那是他见过最冷清的告别仪式。黑白照片挂正中,屏幕里三个身影轮流说话。背景传来外国小孩吵闹,家属致辞时老大被急诊电话打断。
周教授教过的学生说,去年冬天老头攥着汇款单哭。
“小儿子寄来一万美金,可我只想他帮调电视遥控器。
”张老师那时还能写字,纸条上画了只歪歪扭扭的小狗。
“楼下王老太的狗,每天都来蹭她的手。”老两口曾是大学模范家庭,周教授总夸孩子有出息。为凑留学保证金,他们把市区房换成郊区小两居。
张老师退休后去补课班,眼镜片磨得像毛玻璃。社区医生曾撞见老两口吵架,周教授急得直跺脚。
“你别总给他们寄东西!
”张老师声音发颤:“那是亲手织的毛衣。”包裹最后还是寄了,退回来时贴着“收件人地址不详”。
去年中秋,周教授把月饼切成三块,对着照片摆好。“你们小时候抢着吃莲蓉,现在国外买得到吗?
”监控拍到那晚,俩老人在走廊互相搀扶着转圈。像年轻时跳交谊舞,只是步子慢得像电影慢镜头。葬礼后社区清理遗物,衣柜底翻出个铁盒子。
里面没存折,只有一沓泛黄登机牌,背面写满日期。“2008.6.
12送老大去纽约”“2012.3.8老二飞伦敦”.
.最新一张是2019年的,上面画了个问号。
楼下王老太牵着京巴经过,狗对着302房吠了两声。
“养孩子跟种庄稼似的,光盼着抽穗,忘了根还在土里。
”夕阳把养老院影子拉得老长,王老太摸出块肉干。突然抹了把脸:“周老师以前说,早知道这样,不如养条狗。”再看参考里的养老院,97岁朱珠珠说洗澡不用怕摔。
96岁王素兰住了八年,在院里扭秧歌笑得直拍腿。95岁潘文玉脑梗好转,血压降了,记东西也清爽了。陈秀清试住后签了合同,她更在意老人指甲剪得干净。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独居或空巢超五成。护工再贴心,也暖不了老人等子女的空落心肠。养老不是住得暖吃得好就行,心空了,护理再周全也是冷的。
那些没说出口的“想你们了”,最后都去哪了?养老难题,你家有类似情况吗?评论区聊聊。
文中人物为故事创作,具体情况以实际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