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世界名著每日读 简墨
伯顿·马尔基尔是普林斯顿大学汉华银行经济学讲座教授,曾任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耶鲁大学商学院院长、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主任和多家大企业的董事。
查尔斯·埃利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创业者,更是一位顶级投资专家,曾执掌耶鲁大学投资委员会,同时,他也是资深教育者,在哈佛商学院、耶鲁管理学院讲授投资管理课程,培养了无数金融人才。作为投资领域的畅销书作家,他的很多书都被奉为投资领域的经典著作,影响深远。
《投资的常识》,是两位思想家合作的结晶。这本书诞生于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作者以沉静而深刻的笔触,揭示了投资最本质的真相:
投资很难,难点不在于操作的复杂性,而在于能不能战胜人性的贪婪和恐惧、愿不愿意回归常识、有没有慢慢变富的耐心!
01
复利是可能的,存钱是重要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慢慢变富”的耐心。
复利,即利滚利,常被误解为骗局,但真相是:
复利不是神话,而是被大多数人忽略的时间魔法。
《投资的常识》中,作者介绍了一个被称为“72法则”的复利计算工具:
用72除以年化收益率,即可估算资金翻倍所需年限。
年化5%,约14.4年翻倍;8%,仅需9年。
看似缓慢,但时间一旦拉长,复利的威力便惊人。
他讲述了一个真实案例: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临终前,分别赠予波士顿和费城各5000美元,并规定这笔钱须投资理财,每100年方可支取一次。
100年后,每座城市提取50万美元;200年后,金额已增长至2000万美元!
5000美元,在复利作用下,200年增值4000倍。
复利的敌人,从来不是市场,而是人性——是你的焦虑、贪婪与短视。
有人测算,若乔治·华盛顿当年存下1美元,按年化8%复利至今,其后代将继承约800万美元。
你或许会说:“现在哪有8%的回报?”
但即便只有5%,30年也能增长近4倍——前提是:你得一直拿着,不折腾、不恐慌、不中途离场。
真正的投资,不是比谁胆大、谁操作勤快,而是比谁存得多、投得对、拿得久。
实现复利的前提,是手中始终有闲置资金,能在机会来临时,果断投入具备复利效应的资产,并长期持有。
本金决定收益规模,而能存下多少钱,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质量。
摆脱“用时间换钱”的困局,必须克制冲动消费与攀比欲望,让钱真正留在账户里,为你工作。
因为人生最重要的自由,是拥有选择的权利。而你手里握有的现金,正是这份自由的底气。
02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股神和预言家,炒股与赌博差不多,最好的投资方法,往往是看起来最平庸的那个。
你有没有追过“股神”?有没有相信过“内部消息”“稳赚不赔”的项目?
在《投资的常识》里,作者 用祥实的数据告诉我们:
99%的基金经理,长期跑不赢指数基金。被奉为“专家”的人,他们的预测也常常不如扔硬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教授菲利普·泰洛克,曾主持过一项史上最大规模、历时最长的研究。
他收集了300多位专家在25年间做出的8.2万份预测。结果令人震惊。这些专家的预测水平,仅仅勉强超过随机猜测。
更讽刺的是,越出名的专家,预测的准确率反而越低。
这印证了塔勒布在《黑天鹅》和《反脆弱》中反复强调的观点: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极端事件无法预测。
我们总以为专家看得更远,其实他们可能只是说话的”声音“更大,比普通人更自信而已。
有人曾问金融巨擘J.P. 摩根:
“您能预测一下股市的走向吗?”
他淡淡地只回答了五个字:
“股市会波动。”
一句话,道尽本质。股市是不可预测的,唯一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的确,有一个人似乎打破了规律,他就是沃伦·巴菲特。过去四十年,他的年化收益几乎是市场指数的两倍。
但是,巴菲特的投资方式,与基金经理和普通股民有着本质区别。
他信奉“永远持有”的原则,一旦买入,便长期陪伴企业成长;他不只是股东,更是经营者——深度参与公司治理,提供战略建议,整合资源赋能。
在他眼里,投资不是“炒股”,而是“经营企业”。
正因如此,他在遗嘱中明确写道:自己的遗产,90%用于购买指数基金,10%保留为现金。
这不仅是对自己投资哲学的终极总结,也是对普通人的真诚建议。
这也是《投资的常识》为普通人指明的核心路径。书中建议普能人尽量投资指数基金,并采用定投的方式。
指数基金投资的,不是某一只股票,而是整个经济的增长,是国运的红利,是时间的力量。
而定投,则是对抗人性弱点的智慧工具。市场低迷时,自动买入更多便宜份额;市场高涨时,避免盲目追高,仍按计划执行。
长期坚持,成本被摊平,波动被消化,收益反而更加稳健。
最保险的投资,往往看起来最平庸。而所有试图“战胜市场”的人,最终大多成了市场的养料,为那些坚持简单、纪律与耐心的人,提供超额收益。
所以,别再寻找“股神”,也别迷信“内幕”。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技巧,而是常识。
03 投资的本质,是一场与人性贪婪和恐惧的持久战。所有投资中, 回报率最高、最安全的,永远是投资自己。
追涨杀跌,是深植于人性的本能。
市场上涨时,信心爆棚,舍不得卖,反而不断加仓,以为财富之路从此一马平川;
市场下跌时,恐慌蔓延,不敢买入,眼睁睁错过低位布局的机会,待到下一轮牛市来临,又追悔莫及。
真正的投资,往往与这种投机心态背道而驰。
正如巴菲特那句经典箴言:
“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我们或许无法像巴菲特那样,用极致的理性与深厚的认知去“贪婪”或“恐惧”,
但我们可以努力做到:既不贪婪,也不恐惧。
相信常识,远离“一夜暴富”的幻想,拒绝高风险的“神奇项目”,只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坚持长期主义,穿越周期,静待复利开花。
在《投资的常识》中,作者为我们揭示了长期投资者的四位好朋友:
第一位朋友: 定期定额投资。
无论市场涨跌,坚持每月投入固定金额。市场低迷时,自动买入更多份额,摊低成本;市场高涨时,避免情绪化追高,保持节奏。
时间+纪律 = 超越平均收益的确定性。
第二位朋友: 多元化配置。 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除了长期持有的股票和基金,也应配置国债、黄金等避险资产,并始终保留 至少半年生活开支的现金储备,以应对突发风险。 多元,是抵御不确定性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位朋友: 定期再平衡
设定目标比例,比如股票60%、债券40%。
如果股市大涨,股票占比升至70%,就可以卖出部分股票,买入债券,这是“克制贪婪”。
如果股市大跌,股票占比降至50%,就可以买入股票,卖出债券,这是“克服恐惧”。
定期再平衡,不是预测市场,而是校准行为,回归理性。
第四位朋友: 核心资产指数化
即你最核心、最大比例的资产,应投入低费率的指数基金。
它不追求暴利,只分享整个经济的增长红利。简单、透明、成本低,是普通投资者最可靠的“压舱石”。
然而,所有投资中,回报率最高、最安全的,永远是投资自己。
读一本书,可能重塑你的认知;学一项技能,可能开启新的职业路径;坚持运动,能保持精力充沛,延长你的“赚钱年限”;提升思维,能让你在关键时刻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些投资,不会立刻体现在账户余额上,但它们的复利效应,远超任何一只股票或基金。
一个更健康、更聪明、更有格局的你,自然会吸引更多的机会、财富与自由。
投资,既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复杂。
它不是追逐风口,不是听信“大师”,而是一场与自己的深度对话。
真正的投资,是学会存钱,学会忍耐,学会分散,学会成长。
普通人变富的路径其实很简单:
存下第一笔钱;从指数基金定投开始理财;定期再平衡,不贪婪,也不恐惧;持续投资自己,提升认知;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
就像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复利不会辜负每一个耐心的人。慢慢变富,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种清醒的选择。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长期投资+资产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这三大分散进行基金长期投资,从而实现投资收益来源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点击下方图片立即领取课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