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刘静怡)10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布我国10个省份青少年远视储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18岁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远视储备不足问题,近视发生年龄呈现提前趋势,且女孩可能更早近视。
![]()
2020年至2024年间,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综合研究,涵盖北京、山西、辽宁、浙江、山东、河南等10个省和直辖市,对61076名从幼儿园至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儿童的屈光度数中位数随年龄增长持续下降,研究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俗称散瞳验光)测得的近视率为26.13%。使用同样验光方法的国家,如亚美尼亚和波兰,其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均显著低于我国。
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有一定度数的远视,随着生长发育,远视度数不断消耗,逐渐变成正视眼,这个过程称之为“正视化”,是正常的生理发育情况。
北京友谊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孟照洋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远视储备是衡量儿童眼部发育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孩子3岁之前,大概有300度远视储备,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12岁左右远视会消失。如果在各年龄段远视储备达不到标准或为零,则表明有发展成近视的倾向。临床上观察的整体趋势确实是孩子正视化年龄在提前,不同年龄观测到的实际远视储备数值也比理论值要偏低。”孟照洋表示,对于学龄期儿童,当远视储备完全消耗后,势必会伴随着近视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女孩的远视储备下降速度显著快于男孩。 女孩的屈光度数中位数在11岁时就已达到近视的临界点(≤-0.50 D),而男孩则为12岁。这提示女孩可能更早近视。
为何女孩的远视储备“消耗”更快?上述研究指出,这可能源于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例如,女性通常花在室内学业活动上的时间更多,户外时间较少;此外,近视发生较早与身高生长速度高峰较早相关,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早进入青春期并达到身高生长高峰。
近视发生年龄提前,亟须采取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全国性的监测体系,从而实现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系统化分类管理。此外,加强对家长及教育机构的公众宣教也至关重要,以推动近视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家庭防控要注意哪些方面?孟照洋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家庭视觉环境,从小树立正确的用眼观念,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要注意控制近距离高强度用眼和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二是要保证白天户外活动时长,这也是目前公认的近视防控有效的方式。三是要进行正确的医疗干预。建议在孩子3周岁以后到正规眼科机构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监测孩子眼部相关指标,如果发现孩子远视储备消耗比较快,或者远视储备消耗完了,甚至已经近视了,要分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