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国兴创作照片
竹,非寻常草木,乃华夏文明之精神符号,承载着千年文脉之气韵风骨。吾穷毕生心力钻研此道,于墨池竹影间渐有所悟,深知画竹非技之炫耀,实为心之修行。今将数十载所得辑录成篇,以飨同好。
![]()
国画纸本-虚心劲节是吾师
![]()
方国兴每天早晨都在竹林中散步
一、观竹:师法自然,方能得真
画竹之始,不在案头,而在林间。吾常于晨露未晞时入竹林,看阳光穿叶隙洒下,竹影随微风摇曳;亦在骤雨初歇后驻足,观竹杆承雨珠坠落,竹叶带湿意舒展。竹之态,非一成不变:春日新篁,竿细叶嫩,透着蓬勃生机;夏日修竹,叶密竿劲,满含昂扬气象;秋日残竹,叶疏竿挺,自有坚韧风骨;冬日雪竹,竿弯叶凝,暗藏不屈精神。若仅凭记忆画竹,笔下之物必失灵动;唯有俯身细察,将竹之枯荣、动静、刚柔皆印于心,方能在落笔时,让竹“活”于纸上。
![]()
![]()
国画纸本-石稳竹根源
吾以为,观竹不只是看其外在形态,更要悟其生长之理。竹扎根于贫瘠之地亦能挺拔向上,历经风雨摧残仍可傲然挺立,这种品性,当为画者所汲取。唯有与竹共情,方能在日后创作中,让每一笔都饱含对竹的理解与敬畏。
![]()
国画纸本-春风吉祥
二、画竹:笔墨随心,意在笔先
画竹之技,首重笔墨,而笔墨之妙,多源自书法四体用笔之悟。吾画竹六十年,深知书法乃画竹之骨,篆、隶、楷、行四体用笔,各有其趣,皆可融于画竹之中。
![]()
纸本 中堂国画 竹歌兰舞 对联-隶书
吾始摹《峄山碑》练篆,临《张迁碑》悟隶,习《魏灵藏》修楷,研康有为书作学行;后又钻研诸家师法,终将四体笔墨熔于一炉。经七十余载积淀,方能将四体用笔融于画竹,令笔下之竹既含笔墨情趣,亦含书法韵味。画者若轻书法,则难传竹之神,亦难成自家风貌。
![]()
篆书-有凤来仪
![]()
隶书-乐观祥和
![]()
魏碑-澄怀观道
![]()
行书-人中龙
画竹杆,必取篆书中锋用笔之法,且讲究“墨分三色”:根部以“焦墨起笔”显扎根之稳,中段“浓墨行笔”见挺拔之直,梢部“淡墨轻掠”仿柔韧之态,风竹则顺势倾斜却藏“逆势回锋”,显“屈而不挠”筋骨。
![]()
国画纸本-含露新添翠
画竹节,融隶书笔意:起笔如“蚕头”重墨按笔,行笔枯墨轻扫留天然纹理,收笔似“燕尾”淡墨回锋,在“实中留虚”间求平衡,避僵硬失撑之弊。
![]()
国画纸本-春鸟舞花间
画竹叶,纳魏碑用笔,依风势变墨:逆风叶焦墨侧锋显劲挺,顺风叶淡墨中锋带飘动感,排布疏密有致,仿自然层次。画竹梢,取行书灵动,笔锋轻提疾缓相间,分枝处墨色渐变,风大时梢垂却末梢回锋,守“形弯神直”之要。
![]()
国画纸本-风中雨中有情
吾于画竹中,尤爱画风中之竹。先预构风势,左来风则左叶劲挺、右叶轻扬,右来风则反之;近竹焦浓墨显实,远竹淡墨显虚,虚实间让风可感。风竹精神在“实笔显劲、虚笔藏韵”,刚柔并济,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真意。
![]()
国画纸本-竹石相依显坚劲,牡丹四溢映高洁
为添清趣、显生机,吾常于竹间缀小鸡、小鸟,其特点在“色与韵”:画小鸡,以墨塑身,朱砂点画喙爪,红黑对比鲜明,凸显鲜活神态;画小鸟,多作飞翔之态——以赭色铺陈身躯,显凌空轻盈感,焦墨勾勒展开的羽翼长毛,笔锋劲挺如行书出锋,既显羽翼扇动的劲势,又与赭羽形成浓淡对比,似随气流舒展,仿舞蹈中“展袖”的灵动。
![]()
国画纸本-鸡竹随风舞 雀语见真情
![]()
国画纸本-香远
更将音乐韵律与舞蹈姿态融于小动物创作:观生活中鸡群蹦跳似乐曲顿音、飞鸟穿竹时翅膀扇动如舞蹈“振臂”、尾羽舒展似音乐“长音”,皆记于心。创作飞雀时,行笔随翅膀扇动有“疾缓起伏”,身躯线条如乐曲般流畅,墨色随飞行轨迹流转,让飞雀不只是“形似”,更有“破空而动”的神姿——这一切皆源于对生活的细察,方可能让竹间生灵真正活起来。
![]()
国画纸本--竹影随风舞
然笔墨终究是载体,立意方为画竹之魂。如今吾作竹画,多随心性而为——或寄寓君子之德,或抒发自然之爱。每落笔前,胸中早有意境流转,待意境明晰,笔墨方能循着心意传递情致。若仅执着于笔墨技巧的娴熟,无立意作为根基,笔下之竹便失却了艺术生命力,不过是徒具形态的笔墨堆砌罢了。
![]()
陶瓷-青花扇面 竹雀图
![]()
![]()
陶瓷-青花瓷板 竹劲兰芳
![]()
陶瓷-青花瓶 雀戏竹林间
![]()
陶瓷-青花釉里红瓶 竹雀兰石共芬芳
三、悟竹:以竹为镜,修心养性
画竹多年,吾深感画竹亦是修心。竹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恰是画者应有的心境。创作遇瓶颈时,念竹需岁月沉淀方成才,便知画者亦需耐性子、勤精进。
![]()
书法-隶书中堂 黄庭坚写竹诗句
![]()
![]()
国画纸本-扇面 清节
吾常说,竹是自然的智者,亦是画者的良师。从观竹到画竹,再到悟竹,实则是一个不断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画竹时,需心无杂念,专注于笔墨与意境的融合,这便是“静”;面对创作中的不足,需虚心接受、潜心改进,这便是“虚”;坚守对艺术的热爱,不为外界浮躁所扰,坚持以竹为载体传递正能量,这便是“坚”。久而久之,画竹不仅提升了吾的绘画技艺,更涵养了品性,让吾在艺术之路上,始终保持初心与敬畏。
![]()
国画纸本-虚心融正气,高节人相重
![]()
![]()
陶博吾为方国兴提斋号
吾以竹为师,四十年前曾恭请前辈书画名家陶博吾先生为斋号题字“师竹斋”,这三字既是对竹之品性的尊崇,亦是吾艺术生涯的座右铭——以竹的坚韧守艺术初心,以竹的虚心求创作精进。竹之美,在形,更在神;画竹之乐,在技,更在悟。往后岁月,吾仍将守着“师竹斋”的初心,与竹为伴,以笔传情,在画竹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力求让笔下之竹,更具精神、更有温度。
![]()
![]()
陶瓷-青花瓷板 竹雀中堂 隶书对联
![]()
方国兴画青花瓷板
![]()
方国兴题写“咏竹”诗联
![]()
![]()
陶瓷-青花瓷板 春风吉祥
![]()
![]()
国画纸本-远风戛修竹
![]()
![]()
书法-隶书中堂
![]()
方国兴(1946年—),江西南城人,当代著名书、画、瓷艺术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评估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景德镇陶院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艺60余载,独创“方隶”书体及“方竹”和”国兴兰”等艺术符号,以书法入画,融书画于瓷艺,形成“书画瓷三绝”的独特风格。
入编《中国画名家大典》、《百年东方美术》,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大红袍)等专著20余部,央视曾为其拍摄专题片《融古自成一家-书画瓷艺三绝》,作品为全球400余所机构收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