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退休的李大爷,最近有了个“新烦恼”,梳头时总觉得头皮发疼,一摸竟然摸到几个小疙瘩,甚至还有点脓包。家里的老伴安慰他:“这是排毒,过几天就好了。”
可没想到,几天过去,疙瘩不但没下去,反而又多了。偶尔抓破还流了点脓,吓得李大爷直嘶牙。他怀疑是不是最近用了新洗发水,可街坊王叔却说:“这种事儿年轻人才常见,咱上了年纪难不成也会长痘?”大家七嘴八舌之下,他也不再在意。
直到一个晚上,头皮疼得厉害,他才决定去医院看看。不查不要紧,结果让人咋舌:医生说,这可不是简单的“排毒”,竟有可能是隐藏的健康危机在悄悄发作。
![]()
为什么头皮总是长疙瘩和脓包?它到底反映了什么信号?又有哪些人最容易中招?下一步,您将看到答案,尤其是第3点,许多人常常忽略,错当“上火排毒”处理,结果却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
其实,陷入“排毒”误区的中老年朋友并不少见。但头皮频发的红色疙瘩、脓包,绝大多数并非机体自行‘排毒’,而是健康在亮红灯。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皮肤分会和权威医院出诊数据,近5年头皮病变门诊量提升超过10%,主因集中在三大类疾病:
脂溢性皮炎最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头皮油脂分泌异常,导致马拉色菌等微生物过度繁殖,局部炎症、发痒甚至出油发臭。“痒得狠,一挠就见脓疱。”有调查显示,70%以上头皮反复长疙瘩患者,最终确诊为脂溢性皮炎相关。
![]()
毛囊炎头发根部的小毛囊“中招”,细菌感染导致脓疱。这种炎症最容易被误认为普通痘痘,但毛囊炎如不及时干预,脓包易反复、甚至扩散成片。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整理的数据显示,毛囊炎患者中超过1/3是由不当抓挠、卫生习惯不当诱发。
头癣(真菌感染)当头皮被真菌攻陷时,往往不仅有脓疱,还会有大片脱发区。头癣以6~12岁儿童多见,但近年来50岁以上人群因免疫力下降发病率快速增加,一旦疙瘩破溃,还会出现“黄痂”“异味”。据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近年中老年头癣患者比例上升了18%。
值得警惕的是,这3类疾病的初期表现竟极为相似,均可能以小疙瘩、脓包为主,伴不同程度头皮瘙痒、油脂增多甚至轻微疼痛。“只有明确‘病根’,才能对症处理。”医生强调。
![]()
不少朋友头皮一长疙瘩、痒得难受时,下意识选择反复抓挠、猛洗头或试用各类“去屑神器”。但这些习惯反而可能令问题雪上加霜:
抓挠导致二次感染。头皮本就细腻,反复用指甲抓挠,轻则皮肤屏障受损,重则细菌从创口入侵,脓包反复、局部红肿加重的病例在门诊极常见。
频繁更换洗发水。市面上不少去屑或强清洁型洗发水,以及部分“皂基洗发水”,碱性过强,直接破坏头皮屏障,短期确实“清爽”,可长时间用后,头皮屏障受损更易生病。权威测评数据显示,60天内频繁更换或过度清洁头皮的人群,头皮油脂分泌紊乱发生率提高了26.4%。
以为“排毒”故意不干预。不少人误以为“发疙瘩是身体排毒现象”,结果小问题拖成大麻烦。北京协和医院统计发现,40%以上“头皮脓包”患者首诊时间滞后1个月以上,终致慢性炎症甚至久治不愈。
特别是第三种,头癣或真菌感染,一旦拖延,不仅头发大量脱落,还可能传染家人。据中华医学会资料,一例头癣未及时规范治疗可“传染”2~4位同住者。
既然头皮长疙瘩、脓包背后并非“排毒”,我们该如何自查与防治?医生教你几招,关键就看你做对没做对:
正确清洁与护理头皮。建议选用温和型、pH值接近5.5的弱酸性洗发水,避免强碱、大剂量去屑产品。“洗头不要图快,一定要用指腹打圈轻揉,每次洗3-5分钟就够”,42%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科学使用洗发护发产品后,发作频率下降近三成。
![]()
科学管理压力与作息。中老年人“睡不够、心事重、压力大”是头皮疾病的常见诱因。研究表明,长期情绪波动大、熬夜的人群,头皮炎症反复率提高21%-34%,合理睡眠、适度运动可有效改善。
出现“疙瘩”及时就医,不耽误。一旦头皮疙瘩持续1-2周不愈,或出现脓包、流液、异味脱发等,应尽早到皮肤专科就诊,必要时做真菌、细菌培养。越早找准病因,恢复越快。据数据显示,90%早诊早治的患者,7-14天即可出现明显改善。
避免不良习惯。少用指甲抓头、不与他人共用梳子、勤换枕巾。头皮健康如同面部,需要温柔对待。平日多补充蛋白质、新鲜果蔬等,有助于提升自身体质和免疫力。
![]()
头皮不适,并不是小事一桩。许多时候,它代表的正是身体健康的报警信号。与其迷信“排毒说”,或自作聪明随意应对,不如细心观察、科学护理、及时就医。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细节里。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脂溢性皮炎和头皮炎症发病机制综合评述》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年第56卷第3期
《常见头皮真菌病诊治要点》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22年第15期
《毛囊炎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9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